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荷兰红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荷兰红屋(英语:The Stadthuys)是位于马来西亚马六甲首府马六甲市的一栋历史建筑物,是东南亚最古老的荷兰建筑物,通常也被称红屋广场(Red Square)。[2][3]荷兰红屋以其红色的外墙和附近的红色钟塔而闻名,它由荷兰人于1650年建造,曾作为荷兰总督和副总督的办公室。


19世纪时,马六甲曾由大英帝国管治。1825年4月19日,住在该州的传教士收到J. Humprey、J. W. Overee和A. W. Baumgarten署名的来信,呼吁在马六甲建立一个英语教育机构。1826年12月7日,传教士在荷兰红屋附近开设了马六甲免费学校(Malacca Free School) 。1871年,英国政府接管了这所学校,最终将其更名为马六甲中学,并于1931年迁至现在的陈观成路。[4]
荷兰红屋位于基督堂旁边,被认为是东南亚现存最古老的荷兰历史建筑,现在是马六甲历史博物馆、人种博物馆及文学博物馆的所在地。博物馆里陈列着马六甲历史上的传统服饰和手工艺品,是马六甲首屈一指的博物馆。[5]
Remove ads
历史
荷兰红屋于1650年由荷兰人建造,位于葡萄牙殖民时期的旧城堡遗址上,建成于1660年 :contentReference[oaicite:2]{index=2}。它最初作为荷兰总督及副总督的办公及官邸使用。19世纪荷兰将马六甲割让给英国后,该建筑仍作为行政用途,包括作为国库、邮政局及官员公寓;直至1980年,才停用行政功能,并于1982年改建为历史与民族学博物馆。
建筑特色
荷兰红屋为典型的荷兰殖民地式建筑,墙体厚重,门窗装有百叶,木门配以铁质铰链,并具有三角山墙与圆拱窗等欧陆特色。建筑外墙在19世纪期间被漆成鲜艳红色,与广场的红钟楼相呼应,故素有“红屋”之称。
功能演变与现状
荷兰红屋自建成以来历代殖民政权持续使用,历时约300年。1980年停止作为行政使用,随后改建为马六甲州历史与民族学博物馆,馆内展示从15世纪马六甲苏丹时代至马来西亚独立前后的人文器物、服饰、武器、文献、邮票、货币等。
地理位置与周边设施
荷兰红屋位于马六甲市旧城核心区,毗邻著名的基督堂(Christ Church)、钟楼(Red Clock Tower)及荷兰广场等历史景点,并靠近著名的陈铺街(Jonker Street)。
可游览性
现为博物馆,可购票进入。周末亦有导览服务;外部广场区域为公众开放,适合摄影和观光活动。交通方式以步行、三轮车、巴士或德士为主。
参见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