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萧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萧懿(5世纪—500年11月19日),字元达萧顺之之长子,梁武帝萧衍的长兄。

事实速览 长沙宣武王, 姓名 ...
Remove ads

生平

萧懿年少时即有令誉,于南朝宋昇明二年(478年)起家担任安南将军、南豫州刺史、邵陵王刘友[1]军府的行参军[2]南朝齐代宋后,萧懿入朝,历任太子舍人太子洗马建安王友。后出京担任晋陵太守,有善政。后入朝担任中书侍郎。父亲萧顺之去世后,萧懿去职丁忧,仍授宁朔将军[3]

隆昌元年正月庚戌(494年1月26日)[3],萧懿起为持节、都督梁南北秦四州诸军事、西戎校尉、南秦二州刺史,进号冠军将军[4],出镇汉中。同年,萧懿服阕[5],袭封临湘县开国侯建武二年(495年),北魏梁州刺史元英秦州刺史刘藻合兵进攻汉中,乘胜长驱,进逼南郑[6]。四月,萧懿击退北魏军队,解汉中之围[7],以功进号征虏将军,增封食邑三百户。建武三年五月己巳(496年6月3日)[8],萧懿迁任督益二州诸军事、益州刺史[9]

建武四年(497年)[10],萧懿入朝,担任太子右卫率、尚书吏部郎[11]永泰元年(498年)[12],萧懿出京担任使持节、都督郢司二州诸军事、征虏将军、郢州刺史、建安王萧宝夤[13]军府的长史,行郢州事。萧懿第三弟辅国将军、雍州刺史萧衍派遣辅国录事参军张弘策前往郢州[14],以嗣主残暴、辅臣无能等理由劝说萧懿与其联合起兵。萧懿听到此话后,颇为不悦,不肯起兵[15][16]永元元年(499年)[17],萧懿被征还入朝,担任卫尉[11]

永元二年(500年)正月,豫州刺史裴叔业据州投靠北魏[18]。二月丙戌(3月31日)[19],皇帝萧宝卷授萧懿持节、督豫州诸军事、征虏将军、豫州刺史、领历阳南谯二郡太守,以讨伐裴叔业[20]。三日后,裴叔业病死,其兄子裴植据州降于北魏[21]。三月,平西将军崔慧景叛乱,入建康城,进攻宫城,萧懿率锐卒三千人赴建康城平叛[22]。四月癸酉(5月17日),崔慧景被斩首,皇帝萧宝卷授萧懿侍中尚书右仆射,尚未拜官即于两日后改授尚书令[23]、都督征讨水陆诸军事,持节、征虏将军如故,增邑二千五百户[24]。萧懿因功高深受皇帝猜忌,又遭到茹法珍等人诬告谋反,遂在十月己卯(11月19日)与第四弟卫尉萧畅一起被赐死[25][26]

中兴元年(501年),萧衍拥立和帝萧宝融,追赠萧懿侍中中书监司徒。同年十二月,萧衍率兵攻入建康城。中兴二年(502年)正月[27]宣德太后临朝,改赠萧懿太傅天监元年(502年)四月,萧衍代齐建立南梁,追赠萧懿丞相,封长沙郡王,谥宣武王,葬礼依照西晋安平献王故事[28]。萧衍后来笃信佛教,为给萧懿修福,特为其立宣武寺[29]

Remove ads

家庭

父母

  • 父:萧顺之,临湘懿侯,追尊太祖文皇帝
  • 母:张尚柔,追尊文献皇后

兄弟

  • 第二弟:萧敷,字仲达,永阳昭王(追赠)
  • 第三弟:萧衍,字叔达,高祖武皇帝
  • 第四弟:萧畅,字季达,衡阳宣王(追赠)
  • 第五弟:萧融,字幼达,桂阳简王(追赠)
  • 第六弟:萧宏,字宣达,临川靖惠王
  • 第七弟:萧伟,字文达,南平元襄王
  • 第八弟:萧秀,字彦达,安成康王
  • 第十弟:萧恢,字弘达,鄱阳忠烈王
  • 第十一弟:萧憺,字僧达,始兴忠武王

萧懿有九子,可考者七人。除第九子因出继而本为单名[30]外,其余诸子名中的“渊”皆因犯唐高祖名讳被修改[31]

延伸阅读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南史·卷51》,出自李延寿南史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