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叶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葉王
Remove ads

叶王(1826年—1887年),本名麟趾、字和云,外号“狮”,时人以“王狮”相称,后人改为“王师”以示尊称。台湾嘉义人,为第一位台湾出身的交趾陶艺师。在台南县嘉义县一带庙宇中皆可见其作品。其宝石釉制作技术为当今台湾交趾陶二大支派之一,与洪坤福的水彩釉齐名,作品曾遍及全台,有“台湾绝技”、“台湾交趾第一人”之誉。

事实速览 叶王 Ia̍p Ông, 时代 ...
Thumb
佳里震兴宫的叶王作品。

生平

叶王的父亲叶清岳为福建省漳州平和县人,13岁移居台湾嘉义县民雄乡[1]叶王为其次子,另有长兄精英。叶清岳本为陶工,其作品在日治时期即被日人携出。[2]叶王受家学浸濡,幼时即以泥塑为乐。当时广东交趾陶师刘诗构应聘前往台南建筑两广会馆(或说为三山国王庙[3][4],行经嘉义时偶见叶王泥塑的技术精巧,于是收他为徒,带往台南传授交趾陶技术。[5]

叶王习得技艺后,所制作品以今嘉义市一带为主。清咸丰3年(1853年)嘉南地区发生大地震,包括佳里金唐殿、学甲慈济宫的修缮,其装饰工程皆由叶王主持。咸丰同治年间,因翻修庙宇盛行,也成为叶王最活跃的创作时期。中南部寺庙与豪宅皆可见其作品,但至日治时期其价值才渐受重视。[5]

传承

叶王没有嫡传弟子,但曾将制釉技术传予黄得意、许子澜二人[6](一说为传予三人:许子澜与二佚名者,其中一人姓简[7]。),其中许氏为清代秀才,习艺仅为玩票而未成大业,黄氏则得叶王的上釉技术[6],并传予林添木。林添木融合叶王之釉彩技术与习自蔡文董的剪黏技艺,曾一度以仿叶王手法的方式创作[8],并授艺予高枝明、苏俊夫、叶星佑、吴荣、罗木枝、林智信、林俊亨、叶贞吉、刘奇、林洸沂等艺师,[9][10]至此,叶王一派方得发扬光大。

作品特色

叶王交趾陶作品多用于庙宇装饰,题材广泛,涵盖古今历史、小说、掌故,以人物为最大宗。[11]其所塑人像多半形体不大,胎质薄、重量轻。以刮平线刻手法,细致的表现人物的面孔、衣纹,使人物栩栩如生、各具性格。[12]1900年在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展出时,被评为“台湾绝技”[13][14]

用色部分,叶王以宝石釉为长,与嘉义稍晚出的洪坤福水彩釉不同。[15]他结合了低温软陶的铅釉与高温的瓷器釉[13],釉彩调合典雅、色泽饱和,著名的有胭脂红、翡翠绿、古黄诸色。据当今科学分析,胭脂红釉质中包括硅酸氧化物,翡翠绿含铅、、硅酸之氧化物,古黄则是以铅、、硅酸氧化物为主要成分,以摄氏870~920度的温度烧制而成。[16]其中“胭脂红”为叶王独创的新釉色,被认为是叶王派最重要的特征。[13]

作品分布

叶王作品主要分布于嘉南地区,日人亦有远至台北、淡水、新竹等地的说法。[4]目前可考的创作可参见后表。这些作品因翻修、盗取、损坏等因素,多已不传,今新竹市市定古迹新竹郑氏家庙中尚有留存。另外,台南市学甲慈济宫有叶王作品百余件,其中56件于1980年12月2日及3日遭窃,慈济宫遂将大部分叶王作品卸下,收藏于宫内附属的“叶王交趾陶文化馆”中,目前殿中作品则为叶王派后人林洸沂之仿作。2003年,震旦文教基金会在偶然机会下,至海外买回36件失窃作品,并无偿归还慈济宫,目前亦已纳入馆藏[17][18]。叶王作品部分已被列为中华民国国宝(分别来自学甲慈济宫3件、国立传统艺术中心1件藏品)[19]

Thumb
水上苦竹寺叶王狮首钵式三足炉
Thumb
叶王交趾陶文官立像(嘉义市立博物馆馆藏)
更多信息 年份, 县市 ...

[20]

Remove ads

家族

 
 
叶清岳
 
 
 
 
 
 
 
 
 
 
 
 
 
 
 
 
叶精英
 
叶王
 
张言
 
 
 
 
 
 
 
 
 
 
 
 
 
 
 
 
 
 
 
 
 
 
 
 
 
 
 
不详
 
叶牛
 

[2]

注释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