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董安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董安于(?—前496年),中国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家臣,董氏。
生平
董安于在赵鞅(赵简子)继位前已为赵氏效力,年少时为赵氏担任文书撰写文告命令,得到前朝赞赏和各国称信其义;壮年时候董安于成为赵简子的重臣,跟从司马治理军队,使军中不再出现残暴的虐待行为;到年老时董安于跟随宰官治理民事,使民众对赵氏忠心不二。[1]
赵简子命令董安于营建晋阳城(今山西省太原市),在董安于的治理下,晋阳城墙厚实,仓库中也有充足的钱粮,官署的墙垣用上坚韧的灌木主干建造,以便随时取材作造箭之用,柱子的基础则是冶铜所建,因此能供给军需消耗及制造兵器。之后赵简子命尹铎继续经营晋阳,尹铎遵循董安于的治理方法。[2]
晋定公十三年(前497年),赵简子筑晋阳城完工,要求邯郸午归还攻伐卫国所得的五百户,以便安置在晋阳,邯郸午答应了赵简子却没有马上归还民户,而是听从父亲和兄长之言,等到攻齐后才安排迁徙。赵简子大怒而杀掉邯郸午,邯郸午的儿子赵稷与家臣涉宾率领邯郸人叛变。夏六月,董安于要赵鞅先作准备。赵鞅说:“晋国有法,先发动祸乱之人处死。我们应后发制人。”董安于说:“与其危害百姓,宁可我一个人去死。请以我作为作乱的解释。”赵简子不答应。秋七月,范氏、中行氏进攻赵氏之宫,赵简子逃亡晋阳。[3]赵简子在得到智、魏、韩三家帮助打败敌人后,以董安于在固守晋阳中立下功劳,坚持要赏赐他。董安于推辞不受,并说自己自年少时便为赵氏效命,担任文书、整肃军纪和理顺民事,都得不到赏赐。到现在像得了疯症般参与战争,赵简子却要赏赐,自己宁愿逃跑也不愿接受,说完便真的快步走了出去。于是赵简子放弃了赏赐董安于的打算。[1]
晋定公十四年(前496年),知文子荀跞宠臣梁婴父讨厌董安于,向知文子说:“不杀死董安于,让董安于在赵氏主理政务,一定能使赵氏得到晋国。何不因他先发动祸难而责备赵氏?”知文子命人告诉赵简子说:“范氏、中行氏虽发动叛乱,但本是董安于挑起的,晋国有法,先发动祸乱之人处死。范氏、中行氏已经伏罪,谨此奉告。”赵简子担心这件事。董安于说:“我死则晋国安宁、赵氏安定,哪还用活呢?人有哪个不会死呢?我死得晚了。”于是就上吊自杀。赵简子把董安于暴尸在市上,告诉知文子:“您命令杀罪人董安于,他已伏罪。谨此奉告。”知文子和赵简子结盟,赵氏得以安定。赵氏将董安于陪祀宗庙。[4]
赵简子生前告诫儿子毋恤,一旦晋国生乱,一定要退守晋阳。[5]毋恤继位为赵襄子后爆发了晋阳之战,由于董安于的准备和尹铎的施政取得民心,使赵氏得以坚守晋阳。[2][6]
Remove ads
轶事
赵简子将从晋阳进发邯郸,但行之半道,他便下令停止前进。 前头导引车队的官吏不解,来向赵简子请教因何事下令停留,赵简子说:“董安于还在后头。” 官吏进言:“赵大夫是领导军队的将领,怎么能为了等一人,而让三军驻足停步呢?” 赵简子说:“嗯。”
之后军队又行了约有百步,赵简子再次下令停留。 领队的官吏正想再向赵简子进言,董安于此时刚好从后方赶上队伍,赵简子于是便说:“秦国道路有与晋相交之地,我忘了派遣将领驻守。” 董安于答:“安于正是处理这事而耽搁了。” 赵简子又说:“宫里赐下的珍宝璧玉,我忘了让人运载了。” 董安于又答:“安于正是为了这事而耽搁了。”[7]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