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症(Passive-Aggres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PAPD),又称为被动攻击性人格消极型人格障碍[1][2]出处位于第四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1994),但在 DSM-IV-TR(2000)中并未列入诊断标准,在后来的DSM-V(2013)中也没有被重新列入。原因是被动攻击行为是人基于本我的一种自我心理防卫机制行为。尽管如此,DSM-5并未完全忽略被动攻击型行为,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可能出现在其他人格障碍或临床状况中的特征,并没有将其独立成一个诊断标准。被动攻击行为是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一定会出现的症状。[3]

事实速览 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症, 症状 ...
Remove ads

表现

在DSM-4的描述当中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症的主要特征是通过间接和隐晦的方式表达敌意。患者会表现出不直接表达的抗拒、迟延、拖延、消极抵抗、懒散等行为,这些行为本质上是对抗与反抗,但通常隐藏在表面下,并不显现出明显的对抗性。用一句话说就是,涉及在多种情境中表现出“持久的消极态度和对充分履行要求的被动抵抗”。[4]

成因

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症可能源自特定的童年刺激[5](例如,酗酒或吸毒的父母、霸凌、虐待),在这种环境下(那些不允许诚实表达情感的家庭)表达沮丧或愤怒不安全。往往会教孩子压抑和否认自己的情感,并通过其他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挫折。例如,如果表达愤怒会遭受身体和心理上的惩罚,孩子们就可能会倾向于变得被动攻击。

那些在表现敌意时加以掩饰的孩子,可能难以表达自己的需求,并且无法发展更好的应对策略或自我表达的技巧。他们可能会在成年后,在“诱惑性的外表”下,心中却藏有“报复性的意图”,[6]提莫西·F·墨菲和洛丽安·奥伯林所言。另一种情况是,这些人可能只是比其他人更难以表现出直接的攻击性或自信。马丁·坎托尔(Martin Kantor)指出,个体的被动攻击行为可能来自三个方面的冲突:依赖、控制和竞争,且一个人如果只是偶尔在少数人面前表现出被动攻击行为,也可以被认为是被动攻击型人格。[7]

诊断

DSM-5

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第五版,这一诊断已经被大多数忽略,对应的诊断可为“其他特定人格障碍”或“未特定人格障碍”,因为这些个体可能符合人格障碍的一般标准,但该病症并未被纳入DSM-5分类。[8]尽管 DSM-IV 中确实有关于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但在DSM-5中,这一诊断已被移除,并被认为是某些其他人格障碍或情境的表现,而不再是一个独立的诊断。很多临床学者认为这样的行为可以通过“不适应”来解释,并不需要作为独立的诊断类别来对待。

DSM-4

在DSM-IV中被移至附录B(提供进一步研究的标准和轴线),根据DSM-IV,患有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的人常常表现出“明显地矛盾,从一种行动方针转变成另一种相反的行动方针。会呈现混乱的样貌,导致与他人不停的争执,并让自己无止尽的失望。”这些人的特征是“对他人的依赖与自我主张的欲望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冲突”。尽管表面上表现出自信心,但他们的自信心往往很脆弱,造成其他人对他们的反应充满敌意和消极反应。如果该行为是在重度忧郁发作期间,可归因于持续性忧郁症,则不会诊断为此病症。[4]

根据DSM-IV,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

  1. 持久的消极态度与态度表现:表现出对他人或情境的消极或敌意,尤其是当这些情绪无法直接表达时。
  2. 迟缓与拖延:例如在完成任务、遵循规则或处理要求时故意拖延、延迟或健忘。患者可能表现出逃避责任或隐性反抗。
  3. 消极的抗拒态度:对于要求、指令或他人的建议,存在拖延、抱怨、或无行动,虽然表面上看似顺从。
  4. 责任转移与自我赔偿:出现问题或未达到期望时,患者可能会表现出责任推卸或指责他人,避免对自己行为的承担。
  5. 不表现或隐蔽的敌意:患者可能不直接表达不满或敌意,却表现出不合作、抵抗或阻碍他人达成目标的行为。

这些特征使得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症在DSM-IV中被定义为一种人格障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诊断标准受到批评,并在DSM-IV-TR中被移除,因为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来支持其临床有效性和可靠性。许多过去被归类为被动攻击的行为被重新定义为其他更具体的行为模式。

Remove ads

DSM-3-R

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曾在DSM-III-R中列为第二轴人格障碍,[9]而在2013年5月18日终于正式公布DSM-5版本中已删除五轴式诊断系统。

ICD-10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ICD-10)第10版将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纳入“其他特定人格障碍”标题(描述:“不符合任何特定人格障碍的人格障碍”)。 F60.0–F60.7")。 “其他特定人格障碍”的 ICD-10 代码是F60.8。对于此精神科诊断,病情必须符合临床描述和诊断指南中F60下列出的 人格障碍的一般标准。[10]

人格障碍的一般标准包括明显不和谐的行为和态度(涉及情绪功能等功能领域-体验影响的能力:情绪或感觉,涉及感知思考方式、冲动控制唤醒、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异常行为模式(持久的、长期存在的)、个人痛苦和异常行为模式必须明显具有适应不良性英语Maladaptation普遍性。人格障碍必须在儿童期青春期出现并持续到成年。[10]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诊断标准”中并没有提出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的具体诊断标准。[10]

Millonu亚型

心理学家西奥多·米隆英语Theodore Millon提出了“消极主义者”(消极攻击型)的四种亚型。[11]任何个人消极主义者都不得表现出以下任何一项或其中一项:

更多信息 亚型, 描述 ...
Remove ads

治疗

精神科医师坎特提出了一种使用心理动力学支持性认知行为人际治疗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适用于被动攻击型人格本身及其目标受害者。[12]

历史

1952年,第一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将“被动攻击性”、 “被动依赖型”和“攻击性”类型一起列在“被动攻击性人格”下。这三种类型被视为同一病理的表现,即对焦虑的“神经症反应”。[13]

1987年,《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版修订版(DSM-III-R)指出,被动–攻击型障碍的特征之一是“因拖延和游手好闲而没有做家务或没有储备食物到厨房”。[14]

2013年,这一诊断并没有被纳入DSM-5中,其中一个决策因素是缺乏充分的证据支持其有效性,以及诊断标准的内部一致性差。[15]

参考

Loading content...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