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褚遂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chǔ遂良(596年—658年),字登善杭州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祖籍河南郡阳翟县(今河南省禹州市)。封河南郡公,故又世称褚河南唐朝政治家书法家

事实速览 褚遂良, 性别 ...

生平

先祖为褚少孙,曾补《史记》。父褚亮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民变时在群雄薛举之下担任通事舍人

贞观十三年(639年),任谏议大夫,兼任管理起居注。有一次,唐太宗要求亲自查看起居注,褚遂良以“不闻帝王躬自观史”为由拒绝了。唐太宗说:“我有不好的言行,你也一定要记下吗?”褚遂良说:“我的职责是记录历史,当然一定要记。”黄门侍郎刘洎对太宗说:“即使褚遂良不记,天下人也会记的。”为褚遂良辩解[1]

贞观十八年(644年),褚遂良以黄门侍郎的身份开始参预朝政决策。随后,他被皇帝派往全国各地,巡察四方,直接可以黜陟官吏。当时,高句丽大臣渊盖苏文杀死了唐朝所册封的国王高建武,唐太宗想为此亲自去征讨高句丽,此事遭到了褚遂良的反对,但是太宗没有采纳。后来渊盖苏文派人进贡白金,褚遂良引用臧哀伯谏纳郜鼎的故事来进谏,太宗遂拒绝领受白金,将高句丽使者下狱。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远征高句丽,无功而返,验证了褚遂良的意见是对的。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褚遂良的父亲褚亮去世,他不得不暂时回乡守孝。贞观二十二年(648年),褚遂良再次被起用为黄门侍郎。同年九月,被提升为中书令,成为继魏征岑文本马周之后,与长孙无忌共同掌控贞观政坛的重臣。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唐高宗欲立武则天为皇后,褚遂良与长孙无忌坚决反对,结果遭贬至潭州都督。[2]武氏被立皇后之后,转桂州都督,再贬爱州刺史。显庆三年(658年),卒于任所。

Remove ads

后事

显庆五年,李义府许敬宗上奏高宗说长孙无忌逆反是褚遂良煽动,于是革除褚遂良生前一切官爵,遂良二子褚彦甫褚彦冲流放爱州后亦被杀。今杭州有褚家堂。[3]

作品

褚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其特点是善把虞、欧笔法融为一体,方圆兼备,舒展自如。《唐人书评》中把褚遂良的字誉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也称颂他为“九奏万舞,鹤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度”。

传世的墨迹有《倪宽赞》(有争议),大字《阴符经》(有争议,但全篇行笔灵活飞动,所有重复字无一雷同,不像一般伪作为求形似而流于拘谨,唐代楷书墨迹无出其右,可定为真迹无疑),他还临摹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卷(传唐褚遂良摹本)》。

Thumb
褚遂良《倪宽赞》,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而传世碑刻有《大唐三藏雁塔圣教序》与《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其中《雁塔圣教序》为褚遂良的晚年之作,由唐太宗李世民撰文,褚遂良书丹。笔划中有变化,严谨中有灵活,刚柔并济,婀娜多姿,兼具隶书的舒展和行书的流畅。故为褚体的代表作。

Thumb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家族

子孙

褚彦甫有五世孙褚虔和七世孙褚轺

  • 褚彦冲城门郎
    • 褚伦
    • 褚俨
  • 褚彦季
    • 褚松,司农少卿

注释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