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诬告罪 (中华民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诬告罪,是《中华民国刑法》第十章的一个罪名,指妨碍审判权正常执行的犯罪。当原告作出虚假指控,致使公务员进行调查或侦查,使被告可能面临刑罚行政罚时,这个罪名就可能成立,可以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1]

1929年中华民国最高法院“18年上字第33号判例”认为,诬告罪为妨害国家审判权之罪,故就其性质而论,其直接受害者是国家,意即国家因诬告而进行不当审判事务;至于个人受害,则是国家进行不当审判事务所发生之结果,与诬告行为不生直接之关系;所以此判例认为,原告以一诉状诬告数人,仅能成立一个诬告罪[2]。但2006年5月11日,该院发布“台资字第0950000413号公告”,以此判例“不合时宜”为由宣布不再援用此判例[3]

1929年中华民国最高法院“18年上字第1228号判例”要旨:“诬告罪之成立,固以向该管公务员诬告为要件;惟所谓‘该管公务员’者,实包括有侦查犯罪权之一切公务员在内。”但此判例无裁判书全文可参考,依据2019年7月4日施行之《法院组织法》第57条之1第1项规定,应停止适用。

如果无故向警察机关谎报有人犯案,则有可能构成《中华民国刑法》第171条第1项之“未指定犯人诬告罪”,应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新台币九千元以下罚金

Remove ads

相关罪名

参见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