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贺陈词

台灣建築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贺陈词(1918年—1994年),湖南衡阳人,台湾战后时期第一代建筑师[1]及台湾重要建筑教育家之一;为交通部长贺陈旦及国立清华大学校长贺陈弘之父亲。1948年随中华民国空军部队来台,并于1955年起进入台湾省立工学院(现为国立成功大学)担任营缮组主任,同时于建筑系兼课教学。1956年起正式进入建筑系担任专任教授,主要教学建筑设计与近代建筑史,并于1979年退休,在职期间亦曾任建筑系主任和研究所所长。[2]自国立成功大学退休后,转至东海大学建筑系担任专任教授,除授课执业外,亦致力于建筑之论述写作,相关著作如〈中国建筑的承传问题〉;及翻译外国文学,如肯尼斯·布莱恩·弗兰普顿(Kenneth Frampton)之《近代建筑史》。[3]

其著名建筑作品有:台南长荣路基督教信义教会(1955)、成功大学纪念校门(1956)、台南大同教巴哈伊中心(1957)、成功大学第三餐厅(1958)、成功大学侨生宿舍(1958)、台南碧岳神学院(1960)、台南延平郡王祠重建(1964)、台南延平郡王祠郑成功纪念馆(1964)、台南赤崁楼整修(1965)、曾文水库管理局观光中心(1975)及国立中山大学校园规划方案(1980)等。[3]

Remove ads

生平经历

贺陈词为湖南省衡阳县人,是台湾重要的建筑教育家之一[2]。贺陈词自省立衡阳中学毕业后[4],1940年进入厦门大学外文系就读,1941年转学至国立中山大学外文系,1942年转系至建筑工程系。大学毕业后任职于长沙市政府,后于空军第十供应大队担任工程官[4];1948年随空军来台,住在嘉义白川町[4]。1955年任聘于台湾省立工学院(今国立成功大学),1967年赴英国及美国游学总共将近一年研究欧洲近代建筑史及英国与美国的大学建筑系教育[5],1979年退休后转任教东海大学,于1994年逝世[2]

他一生倾力于建筑研究,将自身研究贡献于建筑教育。由于认为建筑的领域应该扩展至环境、都市,因此1972年延请国外师资白瑾、彭定福,在成大开设都市设计、新镇规划等课程。[6]为了促进台湾建筑教育发展,与台湾建筑界先进讨论后,于1988年推动在国立台湾大学成立建筑与城乡研究所。[5]

作品量少但质精[2],不仅成为成大美援时期校园建筑的重要推动者,也参与台南多项建筑建设,亦有专述以及多种建筑翻译作品,其专述代表为〈中国建筑的承传问题〉,翻译代表作为弗兰普顿的《近代建筑史》[3]

2018年其子贺陈弘代表家属将父亲的119件建筑图稿捐给成大博物馆[7],以保存台湾建筑史重要文物。捐出的图稿涵盖了早年执业至1982年的相关作品,包括4张赤崁楼海神庙修缮建筑图稿、为数众多的延平郡王祠建筑手稿、蓝晒图,以及连同家具设计在内的完整郑成功文物馆图稿。

Remove ads

作品

建筑作品

依据贺陈词生前所整理的手稿所载,其建筑作品与方案共有十九件[8],大部分的作品为其于成功大学任教时之作。1950年代作品包含高雄浸信会(1952)、嘉义浸信会(1953)、台南长荣路基督教信义教会(1955)、成功大学纪念校门 (1956)[9]、台南大同教巴哈伊中心(1957)[10]、成功大学第三餐厅(1958)、成功大学侨生宿舍(1958)、台铝厂房(年代不详)。

1960年代作品包含台南碧岳神学院(1960)、台南胜利之声广播电台(1962)、台南延平郡王祠重建(1964)、台南延平郡王祠郑成功纪念馆(1964)、台南赤崁楼整修(1965)、台南天主教宝仁小学及幼稚园 (1966)、胜利工专校舍计划案(1966)。

1970年代作品包含曾文水库管理局观光中心(1975)及嘉义师专学生活动中心(1975)。

1980年代作品包含国立中山大学校园规划方案(1980)及台北安和路自宅(1982)。

论述及翻译作品

贺陈词的论述作品包含1959年〈第三餐厅设计概述〉;1961年〈建筑信箱〉;1963年〈与建筑关系最密切的东西文化问题〉、〈从“建筑沙漠”谈起〉;1964年〈建筑设计漫谈〉、〈作品评介〉;1965年〈设计习作评语〉;1966年〈五十三年度三年级设计习作评语〉、〈台南市延平郡王祠及其他〉;1967年〈成功大学总配置竞赛〉;1968年〈伦敦来鸿〉;1970年〈中国建筑及庭院艺术远播欧西的史实探讨及其对欧西的影响〉;1971年〈在校学生设计竞赛评审委员之评语〉;1972年〈建筑设计新解〉、〈为解决问题而设计——评四年级习作〉;1973年〈大学图书馆的运作与建筑〉;1975年〈东西建筑与庭院焊接问题〉;1976年〈环境设计的层面——评四年级“高级中学设计”习作〉;1978年〈访贺陈词先生——谈对建筑教育的看法〉;1979年〈图书馆建筑的程式及其他〉;1980年〈溽暑万里行〉;1981年〈国立中山大学校园规划报告〉;1984年《近代建筑史》译序、〈中国建筑的承传问题〉、〈打滚四十年述感〉;1985年《中国庭院及人文思想》书序;1987年〈地震后的震撼〉;1988年《概说建筑》、〈建筑与意识型态——奉答“评贺译《近代建筑史》”〉、〈建筑与新马克斯主义意识形态座谈会〉;1990年《台湾传统民宅及其地方性史料之研究》书序;1992年《建筑理论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书序。[11]

翻译作品包含弗兰普顿之《近代建筑史》。[11]

Remove ads

建筑风格

贺陈词在广州的中山大学[6]接受新古典主义—布杂艺术(Style Beaux-Arts)的建筑教育,但在1940年中日战争爆发后,对于现代主义建筑论述产生浓厚兴趣,并从中在现代主义论述里发展出一套独到的观点[2]。其作品风格深受布杂、密斯及中式传统建筑等影响,并融合台湾的地域风貌,以及中国的人文风情。贺陈词的折衷建筑风格,如现代建筑般地简洁明了,同时又不失传统建筑的庄严古朴[11]

虽喜全盘复古之作,但也不排斥局部使用中国古典建筑元素,尤其是圆形月门及绿釉花格窗,如台南信义教会、台南碧岳神学院、台南郑成功纪念馆、曾文水库管理局观光中心及台南胜利之声广播电台均曾使用。[5]

贺陈词的作品中除了少数仿古建筑,大部分是以现代建材清水混凝土的柱梁结构外露呈现,如台南基督教信义教会、台南大同教巴哈伊中心、成大侨生宿舍、台南碧岳神学院教室、台南延平郡王祠郑成功纪念馆、台南宝仁小学及幼稚园、台南胜利之声广播电台。[12]

Remove ads

家庭

育有五子,分别名为隽、白、旦、冉、弘,外界更常以“白蛋染红”,谐音譬喻复姓贺陈家的其中四兄弟[13]:长子贺陈隽、次子贺陈白留美、三子贺陈旦曾任台北市交通局长(1995-1998)、中华电信董事长(2003-2008)、交通部长(2016-2018)[14]四子贺陈冉曾任职于远传电信、新世纪资通(远传)法规经理,五子贺陈弘曾任行政院国科会副主委(2012-2013)及国立清华大学校长(2014-2022)。[来源请求]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