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贝德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贝德士(英语:Miner Searle Bates,1897年5月27日—1978年10月)是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曾担任中华民国政府顾问。
![]() |

生平
1897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纽瓦克。1916年,获美国俄亥俄州海勒姆学院学士学位。1920年,获英国牛津大学硕士学位。
贝德士曾就读于多所知名学府:作为罗德学者求学于牛津大学;在耶鲁大学获得中国历史博士学位;本科阶段就读于俄亥俄州的海勒姆学院。他先后在印度与美索不达米亚(当时属奥斯曼帝国)的基督教青年会工作,最终于1920年在美国教会资助的金陵大学开始执教,教授历史直至1950年[1]。1923年,他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师莉莉亚斯·罗宾斯结为连理。
1950年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内战中获胜后不久,金陵大学并入南京大学。贝德士遂返回美国,被联合神学院任命为宣教学教授并任教至1965年[2]。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南京大屠杀后著作《宗教自由:一项调查》(1945年)对全球范围内的宗教自由与迫害现象进行了系统研究。
南京大屠杀
1937年夏,贝德士携家人赴日本旅行后独自返回南京,因而亲历了南京保卫战及随后被称为"南京大屠杀"的浩劫[3]。在此期间,他出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要领导成员,致力于保护城内无力撤离的贫民安全。这项工作充满危险,他曾多次身陷险境——最严重的一次是因追问一名被日军掳走学生的下落,遭日本宪兵从楼梯推落重伤[4]。他多次从日军手中解救遭凌辱的妇女,数次被枪口抵头威胁[5]。
1938年1月13日,贝德士被任命为金陵大学副校长。
战后,他先后在东京审判与中国战犯审判中出庭作证。其关于大屠杀持续时间的证词成为学界频繁引用的关键数据[6]。在HBO电影《南京》中,该角色由演员格雷厄姆·西布利饰演。贝德士留下这样一段被广泛引述的宣言:
“宗教信仰意味着,即便在邪恶肆虐的世界里,仍坚信善行本身值得践行。苦难经历使我确信:人类得救既不靠国家的枪炮,也不靠国家的神祇,唯有依靠对全体人类同胞的真正尊重。”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