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费斯曼 (月球陨石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费斯曼环形山(Fersman)是月球背面北半球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1],其名称取自前苏联矿物学家暨地球化学家亚历山大·叶夫根耶维奇·费斯曼(1883年-1945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描述
该陨坑东面靠近已损毁的外尔环形山、西侧毗邻坡印廷环形山、较小的麦克纳利陨石坑和康斯托克环形山分别位于它的北面和东北、西南坐落着相对较为年轻的米勒环形山,而南面稍远处则横亘更着巨大的赫茨普龙环形山[2]。该陨坑中心月面坐标为17.9°N 126.06°W,直径148.14公里[3],深约2.971公里[1]。
费斯曼环形山边缘轮廓参差不齐,东南侧略微外凸。陨坑因存续期悠长而严重损毁,环磨损、低矮的坑壁上覆盖了众多尺寸不一的小撞击坑,其中南侧边缘几乎与周边地形形成一体。该环形山残壁最大高出周边地形表面1730米[1],内部容积约有24594.05立方千米[1]。沿东南壁及东部坑底堆积着一系列呈东南-西北走向的喷发物带,另外,一串近乎笔直的陨石坑径直从它的东南面穿过坑底,一路伸向西北。这串链坑在坑底中间断开,但在北侧壁附近又连接到一起,全长约100公里,这些都可能是东南方东方海盆地撞击形成时所抛射出的喷出物。费斯曼环形山坑内中心点以南还分布有一群小陨坑,此外,西侧内壁上也嵌入有一座小撞击坑。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另请参阅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