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赵廷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赵廷松(1495年2月2日—1557年),字子后,号俟斋、又号鹤山,浙江温州府乐清县人[1],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赵廷松为人淳厚而孝友,在嘉靖元年(1522年)中浙江乡试六十九名举人,次年(1523年)联捷癸未科会试二百五十四名,廷试二甲四十名进士[2],授刑部主事。嘉靖三年(1524年)大礼议事件中,参与左顺门哭谏。嘉靖六年(1527年)被贬为福宁州同知。他在当地判案精明,又修葺道路、兴办学校、革除弊政、平均徭役,有兴讼者都作诗规劝,州内森林是盗贼巢穴,他伐林兴建康夷楼,拨出壮丁守卫,自此行旅者安全。有贼人论罪处死,打算重赂免罪,他大怒立刻处死对方,嘉靖七年(1528年)柘洋山贼抢掠人民,他领军追捕但军队溃败,于是他挺身向贼人说:“宁愿你杀我,不要杀我的部下军。”山贼畏惧他的威仪而逃窜;他创作文章效法古人,教育士人如子弟,离任时拿出书籍送给书生[3]。
之后,赵廷松再谪湖广蕲州同知。任内判案公正,无人敢攀援,恩威并著,流寇来临时得知他是“赵清天”,立刻撤去[4],升吉安府督粮通判,不收取例金,惩治占领田地的安福豪强,又用计平定湖边盗贼;转为真定同知,嘉靖十六年(1537年)陞山西按察司佥事[5],制止暴横的宗室,驱逐纵掠孟县人民的矿使。曾改调山东副使[6],三十一年(1552年)自山西右布政使陞左布政使[7],不久称病回乡,五年后母亲以九十二岁之龄去世,他也在次年逝世,年六十三岁[1]。
Remove ads
家族
曾祖父赵守俭,祖父赵赉,父亲赵慥。母亲曾氏[8]。慈侍下。兄瑞松,监生;偃松;赤松;盛松。弟嘉松。
引用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