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路德会梁钜镠小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路德會梁鉅鏐小學
Remove ads

路德会梁钜镠小学(英语:Leung Kui Kau Lutheran Primary School)是一所香港沙田区的津贴小学,邻近滨景花园等私人屋苑。此校前身为位于油塘高超道邨路德会圣腓力学校,于1954年创立,并于1990-91年间逐步迁入现址。

事实速览 路德会梁钜镠小学 Leung Kui Kau Lutheran Primary School, 地址 ...
Remove ads

历史

此校前身为路德会圣腓力学校,于1954年创立,但没有固定校舍,需要在油塘的岭南新村(原址已重建为高宏苑)等地租用房舍上课。早年,此校曾为全日制,直至1965年分为上、下午校[3]

1972年,适逢油塘高超道邨落成,原校小学部获分配该邨的一所“火柴盒”小学校舍,而首批获政府津贴的小六学生亦在迁校后不久的1973年毕业[4]。至1976年,原校增设夜中学,为路德会沙田夜校的前身。

由于高超道邨校舍受“整体重建计划”影响,需于1991年8月拆卸重建。经师生及家长极力争取,原校于1989年10月获政府批出现址校舍,以安置圣腓力学校[5]。因此,原校连同夜中学部,于清拆前一年开始迁入现址,当中在沙田区招收的第一届小一于1990年10月1日开课,两年后再复办下午校[6]。此外,同一学校的幼稚园部则迁入观塘翠屏北邨,但沿用“圣腓力幼稚园”校名[1]

于迁入沙田之初,此校曾用“路德会沙田小学”之名,及后才改为现名。而旧校舍则以原名同步运作一年,直至1991年暑假完成迁校行动。所有旧校未及毕业的学生,均需转校至观塘区其他小学。

由于适龄学童减少,加上政府于2000年代初鼓励小学逐步实行全日制,此校的上、下午校于2007年起合并,并再度实行全日制至今[7]

Remove ads

校舍

油塘旧校舍

迁校前的圣腓力学校毗邻高超道邨第3座,为一座标准的“火柴盒”小学,不计地下共设5层,设有24间课室,于1972年随同高超道邨第3-6座完工。

随着原校于1991年全面迁入沙田,该校舍随即被弃用并交还予房屋署,随后于同年尾拆卸重建[8][9]。原址地盘曾一度丢空,及后于2004年重建为高翔苑高静阁。

沙田现址

此校为一所1988年版小学灵活式校舍,不连地下共设6层,设有30间课室及各种特别室[10],于1990年9月17日交付。

值得一提的是,此校为全港第一座同款小学校舍,早于1988年12月招标兴建[11],由安保工程承建;另外,此校与另外两座建于天水围的小学校舍[注 2],是全港仅有三座在兴建时,已设有3层高特别室翼的同款校舍之一。

除了全日制的小学部,同一校舍亦开办路德会沙田夜校,供未获取中学学历的在职人士就读[12]

此校亦是区议会选举中碧湖选区的两个指定票站之一[13]

沙田校舍图集

历任校长

油塘校舍

自1965年起,以下校长均兼任上、下午校校长,直至迁校为止[14][3]

  • 马鸿述先生(1954年-1957年,创校校长,兼任同系协同中学校长;后转职至崇基学院
  • 赖约翰先生(1957年-1968年)
  • 锺定夷先生(1968年-?)
  • 朱源和先生(?-1974年;其后出任同系协同中学、北角协同中学校监)
  • 黄载友先生(1974年-1981年,1978年起兼任夜中学校长,1990年再出任首席校长)
  • 何鸿辉先生(1981年-1991年,随迁校工作完成而离任)

沙田校舍

  • 黄载友先生(1990年-1991年,新旧校首席校长,专责迁校事宜)

上午校

  • 黄一明先生(1990年-2007年)

下午校

  • 范之豪先生(1992年-2007年)

全日制

  • 黄一明先生(2006年-2007年,首任全日制校长)
  • 黄燕霞女士(2007年-2008年)
  • 赵小芸女士(2008年-2013年,原为同系路德会圣马太学校被合并前末任校长)
  • 陈光强先生(2013年-2021年)
  • 吴玲玲女士(2021年-现在)

事件

  • 2005年12月18日,此校上午校家长及学生前往香港路德会总部请愿,抗议有关方面于2007年强行合并上、下午校的方案。然而,有关方案最后仍如期实施[7]
  • 2013年7月9日,此校一名小六女生的家长在领取派位结果时,疑因误解而误伤时任副校长陈光强。及后,该家长因此事及独留幼女在家而被捕[15]

著名/杰出校友

外部链接

注解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