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车公庙站 (深圳市)
深圳地铁车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车公庙站是深圳地铁1号线、7号线、9号线和11号线的一个转换站,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香蜜湖路西侧的深南大道地底,于2004年12月28日随1号线的开通而启用。车站设计以白色和橙色为主。
Remove ads
车站结构
车公庙站整体可分为三部分:1号线部分、11号线部分、9、7号线共用部分。1号线部分与11号线部分紧密相连,11号线月台布置在原有1号线月台南侧,均沿东西方向布置。7、9号线共用部分位于1、11号线部分以东,与1、11号线部分大致垂直。
地面 | - | 出入口 | ||||||||||||||||||||||
地下一层 | 站厅 | 售票机、 | ||||||||||||||||||||||
地下二层 | 1号线、11号线月台 |
| ||||||||||||||||||||||
转搭层 | 7号线、9号线转搭通道 | |||||||||||||||||||||||
地下三层 | 7号线、9号线月台 |
|
本站设有洗手间,位于B出口旁及11号线月台。
车公庙站1号线部分位于深南大道下方,主体结构为单柱双层双跨结构与双柱双层三跨结构。采用暗挖法施工,总建筑面积12,288平方米。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中间站厅为搭客办理进出站手续的集中活动场所,两端站厅主要布置管理用房和部分设备用房。车站地下二层为月台层,中间月台为搭客候车与乘车场所,两端布置设备用房,月台采用岛式月台,屏门长136.5米。车站总长230.5米。
车公庙站11号线部分位于深南大道下方,位于1号线部分南侧,为地下两层结构,总长约369米,车站标准段宽26.8米,底板底埋深约18.35米。[1]11号线采用岛式月台,有效部分长186米,总长414.3米,宽13.5米,为双柱结构。[2]
11号线站厅平行布置于1号线站厅南侧,两站厅均位于地下一层。站厅相互独立,但之间相连通,搭客可通过站厅转搭。
Remove ads
7、9号线部分位于香蜜湖路西侧,为地下三层结构,总长315米,标准段宽41.3米,底板底埋深约25.5米。[1]
7、9号线共用站厅位于地下一层,其北端与11号线站厅东端相连,并设有自动人行道以便转搭。
7号线和9号线设有跨月台转搭[1],提供东、西向同方向跨月台转搭。如搭客需要在7、9号线进行相反方向转搭,可利用自动扶梯/电梯到站厅和月台之间的转搭层转搭,不需要上两层到站厅转搭,节省时间。两个岛式月台均位于地下三层,沿南北向并排布置,5、7号月台位于西侧,6、8号月台位于东侧,主体面积总共约11,500平方米,总长315米,宽度均为11.5米。
Remove ads
车公庙站共有九个出口,其中B、G出口设有垂直电梯。
Remove ads
营运时刻表
Remove ads
车站设计
车公庙站设计以白色和橙色为主,11号线部分为“无装修”设计,即墙面上没有任何涂料。
车站设有多组艺术墙。因应车公的历史背景,11号线的艺术墙以宋代为创作背景,包括《宋代科技》、《蚕织图》等[3]。7、9号线转搭层设有两组艺术墙,分别为介绍车公的《车公历史》,及有关铁路历史的《轨道交通史》。
接驳巴士
Remove ads
历史
2004年12月28日,车公庙站随深圳地铁1号线开通而启用。
2013年7月,车站封闭C、D出口,并在早傍晚繁忙采取客流疏导措施,以进行7号线、9号线、11号线的转搭通道兴建工程。[4]
2016年6月28日,位于1号线站厅南方的11号线新站厅正式启用。
2016年10月28日,地下三层的7、9号线启用。
2017年6月13日,强烈热带风暴苗柏正面吹袭深圳,带来连场暴雨,深圳地铁车公庙站严重水浸,站厅一度水深至小腿,黄泥水像瀑布般沿楼梯涌往月台,本车站一度关闭,其间四条地铁线不停此站。[5]
站名取自下沙村历史上有过的车公庙。该庙在清朝时即存在,据嘉庆《新安县志·坛庙》载:“车元帅庙,在甜水坑(下沙村),离城二十里。”
据1930年出生的下沙村老人黄先生说,1938年侵华日军占领深圳时,把该座车公庙拆除了,拆卸的木材和砖石,运去建造深(圳)太(太平,今虎门)公路(即今日广深公路虎门—宝安段及深南大道)上的桥梁。
1980年代,该地兴建车公庙工业区,随城市发展而广为人知。[6]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