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回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迴向
Remove ads

回向,或作回向转向施向回施梵语:pariṇāmanā;巴利语:pattidāna、pattānumodanā[注 1],佛教术语,在大乘佛教中通常指回转自己所修之功德众生法界,助其早日成就佛道,是菩萨修行的一部分。

概述

梵文Pariṇāmanā的原义是转向、回转、前进,汉语译为回向,义为“回转趋向”。简单地说,就是将自己所做善业功德,回转而投向于某一明确的目标,有三种回向:

  • 菩提回向(bodhipariṇāmanā)
  • 实际回向
  • 众生回向

菩提回向即回向于增长菩提觉悟),早成佛道,菩萨行者的回向,就要以自他皆成佛为最高目标。实际回向是将所修的一切善行,回向真如实际(涅槃)的证得。众生回向即回向于众生,让众生同获福德利益,大乘佛教认为,自己所做善业功德,不仅仅要自己得到善报,也要布施给所有众生同沾利益。比如在净土宗的回向文中,多称愿自他共同往生极乐世界[2][3][4]

回向是菩萨乘的重要修行方法,可长养慈悲心、施舍心。 世亲(天亲)菩萨提出“五念门”“礼拜、赞叹、观察、作愿、回向”,回向为其中之一。 昙鸾在《净土论注》中提出二种回向:往相回向日语往相迴向(往生净土)、还相回向日语還相迴向(还归秽土),即言往生净土后要返归娑婆世界渡化众生,不舍众生为悲愿。

Remove ads

常见回向文

上座部佛教

大乘佛教

Remove ads

注解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