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逃离超新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逃离超新星(英语:Escape Velocity Nova,又译作“逃逸速度 新星”)安布罗西亚软件与ATMOS联合开发的太空贸易与战斗游戏,为逃逸速度系列的第三款作品。游戏2002年3月首发,对应Mac OS XMac OS 9平台;Microsoft Windows移植版2003年7月发行。游戏设定于超空间技术诞生的未来世界;玩家扮演太空飞船舰长,从六个剧本中任择其一游玩,在星际间自由穿梭赚取金钱、完成任务。

事实速览 逃离超新星, 类型 ...

玩法与情节

《逃离超新星》以未来的太空为舞台;玩家扮演刚购买飞船,即将开始事业的自由舰长。游戏世界由众多恒星系统组成,玩家通过超空间跳跃技术,在毗邻的恒星系统间转移。恒星系统地图为二维俯视画面,其中分布若干星球和其他各类飞船。玩家控制飞船在恒星系统中自由行动,与星球和其他飞船互动:如登陆星球接受任务、交易货物、强化武器或购买飞船,要求星球进贡(会招致星球舰队攻击);请求其他飞船支持,或与其他飞船战斗。随着游戏推进,玩家将不断解锁星球和其他内容。如果玩家飞船遭击毁,又未配备逃生舱等设备,则玩家角色死亡。游戏世界分联邦、极光和北辰三大派系,各统治部分恒星系统。尽管玩家是自由身份,不牵涉三派的冲突,但玩家可以选择协助其中一派。游戏有六个剧本可供游玩;各剧本彼此独立,改换剧本需新建角色档案。《逃离超新星》是共享游戏;游戏角色赫克托舰长会不时提醒玩家付费。玩家可透过插件定制的舰船与战役;惟该功能付费方得使用[1][2][3][4]

Remove ads

开发

《逃离超新星》原为安布罗希亚软件1998年游戏《逃逸速度 过载》的插件。1998年7月[5],澳大利亚几位喜欢《过载》的学生——戴维兹·威廉斯、贾森·库克、斯科特·瓦尔迪——发起了模组制作计划,定名“过载 新星”。他们在安布罗希亚软件官方论坛发布帖子,引发公司职员安德鲁·韦尔奇关注。很快,这群学生以ATMOS软件名义同安布罗希亚签约,制作新游戏[6]。安布罗希亚软件的马特·伯奇(《逃逸速度》及《过载》的程序员)开发游戏引擎,韦尔奇出任项目经理,ATMOS负责画面与剧本[7];伯奇在编写该作程序的同时,还兼任另一项目的工程师[6]。2000年7月,安布罗希亚与ATMOS签订合同,将《过载》插件改为《逃离超新星》剧本;自此计算,《逃离超新星》开发周期约12个月,之后测试软件又耗时8个月[5]

《逃离超新星》与2002年3月19日面向mac操作系统发售[8],支持OS XOS 9[4]。Windows移植版消息随后流出[9],并于2003年7月11日正式问世[10]。2008年,游戏以通用二进制编译后于Mac平台发布,原生支持英特尔处理器[11]

Remove ads

评价

媒体认为就共享游戏而言,《逃离超新星》的系统和游戏设计值得称赞。《麦金塔狂》授予游戏编辑推荐奖。克里斯·巴里利克评测称,《逃离超新星》系统基本如同前作《逃逸速度》及《过载》,并称游戏设计“远比你所期待的共享游戏完美”[4]。游戏发行两年后,巴里利克依然称游戏值得下载[13]麦金塔游戏内幕的里夏尔·波尔谢表示,游戏画面胜过普通的共享游戏[3]麦金塔世界的彼得·科恩称,游戏融合了动作型太空战斗游戏与冒险游戏的元素。他认为游戏胜过系列前作,并称安布罗希亚软件很明智没插手[1]

至于游戏故事和长度,媒体观点两极分化。波尔谢认为《逃离超新星》胜在重玩价值,尤其是插件支持。他认为游戏情节过分简单且彼此割裂,但插件可弥补这一缺陷[3]PC玩家的J·T·特罗曼称赞故事剧本,但批评游戏漫长重复、各段故事时间跨度遥远[2]。俄语网站Absolute Games的NomaD称赞游戏的大尺寸地图和剧本,但批评没有背景音乐[14]。MacNN网站则意见相左,指摘游戏世界和对话规模小;但编辑称游戏“不同寻常”,并肯定游戏的重玩价值[15]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