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
衡量通貨膨脹的經濟指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英语: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price index)简称PCE物价指数(PCE price index),又被美国经济分析局称作PCE平减指数(PCE deflator)或 PCE物价平减指数(PCE price deflator),被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称作PCE连锁物价指数(chain-type price index for personal ponsumption pxpenditures,CTPIPCE),系美国衡量国内个人消费物价平均涨幅之指标,为联邦储备委员会偏好的通货膨胀指标。[1]


该指数以美国经济分析局国民收入与生产统计中国民生产总值(GDP)之最大构成项目——个人消费支出(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PCE)计算得出,以2012年为基期。个人消费支出由家庭之实质支出及估算支出组成,包括耐用品(如汽车、家电)及非耐用品(如食品、服装)等财货及劳务(如医疗保健、教育、住房)的支出。PCE涵盖了个人的所有购买行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支出,只要这个消费发生在美国境内。
PCE物价指数排除易受季节性影响而波动较大的食品及能源价格后之指标为核心PCE物价指数(core PCE price index)。
PCE数据由经济分析局在每月下旬发布,作为国民收入与生产统计(NIPA)的一部分。它发布的具体日期可能因节假日或其他因素影响会有所调整,但通常会在每月最后一个工作日或接近该日期发布,发布时间通常为美国东部时间(ET)上午 8:30。[2]
Remove ads
地位
2000年2月17日,联邦储备委员会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其“国会货币政策报告”(Monetary Policy Report to the Congress)中表示,将把衡量通货膨胀之主要指标自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改为连锁法计算之PCE物价指数(chain-type price index for 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3]
与CPI之比较


PCE自1959年1月起开始被追踪,截至2018年7月,以PCE衡量之通货膨胀年增率平均为3.3%,而以CPI衡量之平均为3.8%[4],可能原因为CPI并无考虑到替代效应。[5]
PCE物价指数与CPI两指数之差异可归纳为4类:公式效应(formula effect)、权重效应(weight effect)、范围效应(scope effect)及“其他效应”(other effects)。

- 公式效应系因两指数之计算公式不同所致。 PCE物价指数以费雪理想公式(Fisher-Ideal formula)计算,而CPI则以修改的拉氏物价指数计算。
- 权重效应反映两指数构成商品的相对重要性。
- 范围效应反映两指数概念上之差异。PCE物价指数衡量个人支出,包括家庭及为家庭服务的非营利组织;CPI衡量家庭支出。 “净”范围效应为对PCE物价指数范围以外的CPI项目进行调整,减去PCE物价指数中超出CPI范围之项目。
- 其他效应包括季节性调整差异、价格差异及残差差异。 [7]
PCE 和 CPI 都是衡量通胀的重要工具,PCE更全面且动态,适合用于宏观经济分析和货币政策制定。而 CPI 则更适合日常应用和生活成本调整。
上表可观察PCE平减指数与CPI细项间的权重差异,主要差异在于住宅及医疗两大领域。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