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边陲经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在世界体系理论中,边陲经济或边陲国家(英语:periphery countries)是指发展程度低于半边陲国家和核心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它们在全球财富分配中份额甚少。它们的国家机构薄弱,且依附于发达国家(某些观点认为是受其剥削)。这些地区落后的原因包括技术匮乏、政府不稳定、医疗系统和教育水平低下等障碍。[1]在某些情况下,核心国家通过剥削边陲国家的农业、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来维持其主导地位,相关现象依附理论中得到了论述,[2]该理论是关于全球化如何影响世界及其国家的理论之一。然而,边陲国家也有可能通过工业化、稳定政府和政治环境等方式,摆脱边陲地位,晋升为半边陲或核心国家。
Remove ads
背景
边陲国家是指存在于全球贸易边缘的国家。一个国家被视为边陲可能有多种原因。例如,某些国家的海关和港口效率极低,以至于尽管它们地理位置更近,但从更远的地方运输货物反而更便宜。[3]
边陲国家通常会专注于某一特定产业,这使其容易受到经济不稳定的影响,并限制了国际投资。[4][5]有时国家会选择自我孤立,例如14世纪的中国。[6]
知名经济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于20世纪中后期提出的世界体系理论,将世界分为三大部分:核心、半边陲与边陲。在其分类中,边陲经济涵盖以下地区:
- 大西洋文化圈、日本、社会主义国家之外的地区经济。
- 殖民地地区经济。
- 低收入国家,中收入国家。
- 经济虽已独立,但因在殖民期间区域、种族被统治者瓜分,以至在文化上、历史和种族上缺乏一致性。
- 核心区的殖民母国挟其强大的资金及科技力量,坚持殖民地对母国从究市场、科技及管理上的依赖。
- 文化、生产技术的改进遭选择性的限制,以致于原始经济活动如采集、游耕、游牧、狩猎相当集中。
近代,最简单的辨别是否边陲经济的标准就是,该地区经济是否“为已开发的经济地区提供原料和廉价的劳工者”。另外,一般相信边陲经济的通货膨胀,失业率等,都较核心经济体或半边陲经济体系为不稳定。
Remove ads
成因
边陲国家难以发展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技术发展不足[7],另一个原因是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或是受到其他国家的控制。边陲国家以向核心国家出口原材料而闻名,但其收益往往不足以覆盖成本。[8]19世纪初,亚洲和非洲被视为边陲地区,其发展滞后使美国和德国得以保持核心国家地位。[7]
尽管边陲国家受核心国家剥削,这种不平等贸易交换仍有一定作用。核心国家追求利润的动机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张。有时边陲与核心国家间的贸易平衡会发生变化,这将从多个方面影响边陲国家的政府,例如导致失业上升和国家收入减少。这种情况的特殊性在于相关核心国家的实力相对较弱。19世纪末意大利和俄罗斯工业能力的提升就是典型案例,类似情况也出现在巴西、墨西哥和南非等边陲国家。[9]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