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那夏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那夏理(英语:Harriet Newell Noyes,1844年3月5日—1924年1月16日),教育家,作家,美北长老会遣华女传教士,在华传教逾50年。广东省首间女子书院真光书院的创始人。[4]
生平
1844年3月5日,那夏理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其父Varnum Noyes(1804 - 1888)为长老会牧师,那夏理在弟兄姊妹十人中排行第六[5][6]。1868年1月,美北长老会派遣那夏理来到广州芳村,不久后她就能说流利的粤语。
1870年,她开始筹备创办真光书院,并于两年后的1872年6月16日在广州沙基金利埠创办首间女子书院真光书院[7][5]。在此期间她动用了所筹集的1000美金[4]。那夏理向30位女性(其中10位已婚)发出免费教育的邀请,但由于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只有6位女性(3位已婚)前往真光书院学习[4]。1875年,书院因火灾被毁,重建的校舍狭小,那夏理决定将校舍迁至仁济街,用教会的差款再度建设新校舍[2]。学堂从三年学制发展制九年学制,1878年有30余位学生,1887年有100余位,1894年已经有200位学生[2][4]。1909年改称真光中学堂,1911年更名私立真光女子中学。1916年,那夏理回美休假,并得到北美长老会的捐资筹建真光白鹤洞校区,1917年白鹤洞校区落成,中学部迁入,原址留作小学部[2]。1919年,真光中学首届毕业礼举行。
1919年,那夏理出版了《远地之光:真光神学院45年,1872年-1917年》(英语:A Light in the Land of Sinim: Forty-Five Years in the True Light Seminary, 1872-1917)[8]。1923年5月[2],那夏理在返美之际收到了孙中山秘书陈友仁代写的信,信中称孙中山感谢她在真光神学院内教导6000余名学生的努力[1][9][10]。1924年1月16日,在美国逝世[1]。
Remove ads
影响
在那夏理来华的50年间,她培育了286名老师、114名医生和30余名护士[5][4]。那夏理创办真光书院,首开广东女学风气之先,打破女子无学校教育的落后状态,使女子迈出从走出闺阁、接受教育到服务社会的一大步,为广东近代女子教育的转型奠定基础,并为之后开办的广东女校培养了师资和人才,推进了广东女子教育近代化的进程[11][9]。
1949年,在第二次国共内战的影响下,真光中学迁往香港,并更名为九龙真光中学,后发展出香港真光书院、真光女书院和香港真光中学。[5]而广州战斗后当局接管了校舍另立学校,并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将真光中学原白鹤洞校址更名为广州市第二十二中学,1984年更名为广州市真光中学。[12]上述“真光系”学校均尊称那夏理为“校祖”[13][14]。
著作
她所著的书籍《美北长老会华南传教史,1845年—1920年》(英语:History of the South China Mission of the American Presbyterian Church, 1845–1920)在她离世后的1927年被出版。[15]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