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邹族神灵信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阿里山邹族的神话传说中,拥有较完整的神灵体系的雏形,因此延伸出本身独有的宇宙创造、神灵阶级和制度。邹族人相信宇宙间有许多神灵,他们拥有掌控世间一切的能力[1]。
![]() | 此条目内容疑欠准确,有待查证。 (2023年4月3日) |
神话传说
妮芙努又创造了各种神(庶神),再由各种神去创造各种事物。[2]
妮芙努见大地毫无生机,于是降临并跨足于群山之上,为人类界定居住的领域(Teela yoni ta yatatiskova),用脚踩踏,使西部成为平原(Poneo),而东方为崇山峻岭的地形。[3],之后又种植出第一个人类(最初的人),但这个人类没有身体形态、没有器官,没有生命呼吸,也没有脑袋(思想),因此便将它化为万物以及日、月、风、雨、雷……等自然神(另一说此人类为女性、又或者说是女神,由岩石当中诞生,并曾向天神哈莫祈祷粮食的出现)[4]:557[5]:18。
邹族、布农族、邵族等都有流传情节类似南岛语族共有的大洪水神话。
大鳗督悠匝(Tungeoza)横著身堵住了溪流,使大地成海、山大多已淹没于水中。散居各处的人们便再次避难于巴顿郭努山(Patungkuonu ,即玉山),多数的动物亦同样齐聚山顶。那时尚未有谷物,因而食鸟兽之肉,以求存活。[2]
人们刚到巴顿郭努山的时候,火种灭了,便派哥有于细鸟( Kiuyisi)去寻找火种,虽然找回火种,但飞行速度太慢导致火烧到牠的喙尖,于是忍不住痛而丢弃。人又请乌乎古鸟(Uhngu,是一种麻雀)去取火,牠飞得很快便成功的把火找回来,人才有火可用。后来人感激牠的功劳,允许牠在田中啄食榖粒,而取火失败的“哥有于细鸟”只能在田边觅食。
洪水期间,马雅人于某时屠杀狗后,并将狗的头插于竹竿前头立于地上予以嬉戏,从而产生快感。随后思及,若为猿猴之头,又将如何?逐渐产生愈强的兴趣。最后终杀了社内的顽童,将头砍下置于竿头,人们的兴味更增一层,并以此草创玛雅士比(Maeasvi,即战祭)与祭歌[可疑]。
后某日,有一只螃蟹雍勾(Yongo)跑来索取一物,人们付出一位妇人的腿毛(另一说为阴毛)获得雍勾的帮助,雍勾驱赶督悠匝(或让督悠匝翻转身体)使洪水退去,人类才得以都走下山寻找适合居住的地方。
下山后的人类在以箭立誓后纷纷离去,马雅人朝北方(或东北方)前行,安姆人朝南、布杜人朝西,邹族人留在原地。因此后世,邹族人便认为日本人是马雅人的后裔。
邹族人在建立达邦社后回想砍杀人头的快感,不由得便开始袭击他社的人们予以馘首[可疑]。
许久之后的某天,妮芙努降地并教导人们种植谷物技术及生活技能后便返回天上。为此邹族人视粟女神巴耶苳乌(Bai tonu)为妮芙努的化身[6]。
主要神祇
在邹族的神话叙述中,有两位神祇其有创造的能力,祂们被学者称为“主神”。居于上界(Yone pepe)[7]:39。
- 妮芙努(Nivnu):为宇宙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是天上的女神。词语意思为‘乳房(Nu'n'u)’。祂曾创造人类,并与农耕及丰收有所关联。虽具有极大威能,是一切万物的创造者也是众神之神,有趣的是却没有成为族人祭祀的对象[7]。
- 哈莫/哈冒/天神(Hamo):为管理维护宇宙万物并创造人类灵魂的神,只在敌首祭时降下凡间。词语意思为‘父亲(Amo)’。其形象为人形,眼大、衣着熊皮、全身发光。所住天界遍生邹族人视为圣草的木槲兰,随行的灵兽为熊。[8]
两位神祇的传说在不同大社之间存有差异。学者浦忠成提出论点,认为“邹族并没有纯粹创造天地的神话,只有调整天地的故事,可视为是天地的第二次创造”[8]。
Remove ads
两位主神之下还有其他的神祇,各有不同的职能。居于下界(Emxeona)的塔山(Yoni no hicu)以及各处[7]:39。
祂们接受主神的命令,在神界与人界之间来往,可以掌控人的生死。
- 土地神-阿给·玛梅有伊(Akee Mameio/ Ak'e mameoi/Ake-mamejoi):为管理土地的神明,各地均有不同土地神掌理。词语意思为‘祖父(Akee/Ak'i)’与‘老人、长老(Mameoi)’。接受主神和上神的命令,祂们守护着土地,所有生长该地的人都要受祂的保护、养育,防止恶灵、疾病的侵入,同时有保食和保境的责任。昔日各氏族都有固定猎场、农地,如果有强占者,土地神便使其罹病或让所得土地崩坍。
祂们接受土地神的命令,具有“保食”和“保境”的职能。保食神供给人粮食,保境神保护人不受侵犯。
研究邹族神话的学者一致认为,妮芙努、天神、司命神、战神和诸恶神都是自生而成,但是庶神是被主神创造出生。
- 粟女神-巴耶苳乌(Ba'e ton'u/Bai tonu):保食神之一,守护小米的神,邹族的小米由粟神赋予。词语意思为‘祖母(Ba'i)’与‘小米(Ton'u)’。平常居住在圣栗仓(栗祭屋),也是小米祭所祭祀的对象。
- 稻女神-巴耶拜(Bae Pai),保食神之一:职能与巴耶苳乌相像。守护稻米的神。
- 猎神-伊诸诺耶莫耶基基耶英(Hitos no emoekikieingi):保食神之一,能招致各种兽类及守护猎物的神明。词语意思为‘追逐(Moekieing)’与‘神(Hitsu)’。平时住在保存取火用的燧器袋中,各个氏族的兽骨架中都有此神。
- 社神/守护门神-巴莫姆杜(Hicu no pa’momʉtʉ/Pamomutu):保境神之一,守护大社入口的神。词语意思为‘阻止、防卫(Nomutu)’。在邹族的聚落的入口处通常都会有部落门神,居住于社口灵树(茄苳树或赤榕),为部落阻止恶疾、防止恶灵入侵,而来袭的敌人也会被惩罚而败死。族人行经此处,常以酒、肉、糕祭献。
- 家神-伊诸诺耶莫(Hitsu no emoo/Katsolenhoba/Piepia no Aemana/Piepia no emoo):保境神之一,守护家里的神。词语意思为‘家(Emoo)’。并可免受疾病和水灾的侵害。
- 河神-阿给兹欧耶哈 (Ake'c'oeha/Ak ets oeha):保境神之一,守护溪流的神。词语意思为‘祖父(Ak'i)’与‘河(Ts'oeha)’。若祭祀此神,鱼类就会大量繁殖。
邹族的神话中,还有恶神的存在。祂们是单独存在的神,彼此之间没有统属关系,与善神形成二元对立。恶神的存在,不同学者之间有不同的说法[8]。
1、浦忠成提出两种:瘟神、冥间神灵;
3、田哲益提出四种:天花神(痘神)、溺死鬼、煞神、瘟神;
4、卫惠林提出四种:瘟神(黑暗幽鬼)、火神(西方汉族入侵之神)、凶煞、水灵。
- 雷雨之神-阿给努匝(Ak'e ngutsa/Ak'e ngʉca/Ak'enguca):司理雷霆的降临、降雨的撒落,彩虹为此神的头饰,癞蛤蟆为其宠物。
- 月之神-菲欧胡(Feohu):遭到巫师射伤[10]:。
- 太阳女神-希蕾(Hie)
- 好运神-伊诸诺波佩佩(Hitsu no pepe/Bapali):让人遇见好事[11]:304
- 风神-伊诸诺波耶佩(Hitsu no poepe) :司理暴风的吹动。
- 塔山女神-当扎海耶(Tantsahae):圣山塔山传说有位女神在塔山上扫地导致山崩,常让山下的邹族人感到困扰。族人遂雕刻一座比人还巨大的木雕阳具,女神感到害羞躲藏起来,山下自此免于土石的劫难[12]。
- 撼地之牛-哇兹姆(Ua tshumu):一种栖息于地底下的牛,牠的身体在摇动时大地则会出现震动,台湾汉人则称之为‘地牛’。
- 助产神-韦西(vaisi):助妇人生产与区别性别。
- 达娜依谷的守护神(Hich no tanayiku),能化身为白鹿与巨鹰,可能与鹿王,或邵族的白鹿有所关联[13][14]
- 贝勒孤(Belku):传说中从人变成的巨人,性格凶残,最后孤独惨死。
- 亚涅姆耶欧纳(Yane mx'eona):生活在地底的地底人族,邹族人在大洪水期间从他们那里取得了作物的谷粒。
- 嘎尤卜尤阿纳(Kayubuyuana):传说中的食人族,不仅会吃别族的小孩,连自己家族的孩子也会吃,但是绝不会吃因为战争而死掉的人的尸体。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