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金星相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行星金星的相位类似于月相,是这颗行星表面亮面被看见部分的变化。伽利略是首位透过望远镜在1610年观察和记录下到这种变化。然而,无可置疑的在望远镜时代之前,极端的金星月牙形相位已经被肉眼观测到[1]。

观测
金星的相位是来自以光学望远镜观察轨道在地球内侧环绕太阳的行星,看见的被阳光照亮部分,类似于月球相位渐进变化的结果。它呈现满月的图像时是在太阳的另一侧;当它与太阳成大距时,显示弦月的图像。当金星在望远镜中呈现弯弯的月牙形状时,是来到地球与太阳之间,类似于新月的相位。由于金星有大气层,因此在望远镜中看见的"新月"会因为光线的折射而在周围产生光晕。金星相位完整变化(从"新月"经过"满月"再呈现"新月")需要584个地球日,是金星在轨道上超过地球的时间。金星的大小也有显著的变化,从外合最小的9.9角秒到内合最大的68角秒[1]。当金星与地球的距离在6,800万公里时,它会达到最大亮度,视星等可以达到-4.7等。这时他的相位介于弦月和月牙之间,可见的被照亮部分为28%(这是距离和反照率的组合,大约在轨道上的大距和内合的中间点)[2]。
历史

已知第一位完整观测金星相位变化的是伽利略在1610年底完成,但直到1613年出版成书发表。使用望远镜,伽利略可以观察到金星完整的相位变化,呈现出托勒密系统不能解释的现象(从地球是不可能看见金星呈现满月的相位,因为这必须让金星在轨道上运行至太阳的另一侧,而托勒密系统的金星是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绕着地球运动[3])。 这个观测基本上排除了托勒密系统,只符合哥白尼体系和第谷系统,以及其它的日心模型,像是堪培拉和里乔利扩展的堪培拉模型。
肉眼观测
相关条目
- 金星方位
- 灰光
注解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