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口号,由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习近平在2017年的中共十九大上正式提出,将其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政策的“主线”。2023年,又进一步定义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的各项建设,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1]

词源

“铸牢”本身系新造词汇。“铸”字意为“将金属镕化倒入模型中冷却凝固,做成器物”。[2]

中国官方将这一术语英译为“forge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Chinese nation”。[3]

历史沿革

  • 2014年5月28日,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讲话[4]中,提及“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5]
  • 2014年9月28日,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讲话时谈及,“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5]
  •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口号。[6][5]
  • 2021年8月27日,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讲话中,总结出12条“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其中之三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
    • 会议又提出,要“调整过时的”民族政策,各民族意识都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有的经济发展都要赋予“三个意义”,即彰显中华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反分裂维护统一的意义、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7]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