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花地玛圣母堂 (香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花地瑪聖母堂 (香港)
Remove ads

长洲花地玛圣母堂(英语:Our Lady of Fatima Church)是一座香港天主教教堂,由天主教香港教区管理。位于长洲东湾教堂路2号,建立于1952年10月13日。

事实速览 花地玛圣母堂, 国家/地区 ...

堂区现况

Thumb
花地玛圣母堂外貌
Thumb
圣堂东面

花地玛圣母堂区是一个海岛堂区,服务的范围为长洲全岛。

堂区历史

Thumb
圣堂内的耶稣圣心像

1946年至1952年,廖锡光神父负责赤柱、长洲及大澳牧民工作,陆之乐神父任职副本堂。1952年,建立初期名为法地玛圣母堂。10月13日,戴副主教主持本堂第一所圣堂启用仪式,陆之乐神父为首位主任司铎。1954年,易名为圣母法地玛小堂,附属长洲堂区。1955年至1959年,再度易名为法地玛圣母堂。1959年4月,教廷驻华公使高理耀主教访。1961年11月13日,白英奇主教主持启用新圣堂。1965年,成为独立堂区。1971年5月,成立教友传教会 (堂区议会的前身)。1960年至1979年,三度易名为花地玛圣母堂。1979年7月,花地玛圣母堂升格成为堂区。

1995年12月,刘志刚神父接任为主任司铎,刘神父看到每逢主日有很多菲律宾籍人士参加弥撒,他到任不久,便在主日早上七时卅分加开一台英语弥撒;此外,刘神父与本堂教友合办宗教及联谊活动及中英双语弥撒。刘神父每星期拨出数天探访教友,在教友家中主持弥撒或祈祷聚会。1997年2月,慈幼会因有人士调动,刘神父调离长洲,香港教区邀请美国天主教传教会贺道明神父出任本堂主任司铎。

2025年,花地玛圣母堂被列为香港教区2025禧年朝圣地点之一[1]


Remove ads

建筑风格

Thumb
圣心小学
Thumb
圣堂内

1930年代,恩理觉主教派遣神父往长洲及大澳推行传教工作,当时的圣堂只是一间用砖石建成的简陋小屋,位于现在的大新后街245号。由于战后教友人数增多,1952年初,长洲第一座圣堂动工兴建,圣堂建设简约,为一幢两层的白色平房,门口种植了四棵椰子树,见证著圣堂的发展。

新圣堂于1952年10月13日祝圣启用,圣堂之圣母像特地购自葡萄牙花地玛,白英奇主教接纳宗座外方传教会陆之乐神父的建议,将本堂命名为花地玛圣母堂,该圣母像沿用至今,成为本堂的标志。1953年10月13日,白英奇主教带领教区千余信友到长洲参与首次朝圣,自此,每年10月份举行的花地玛圣母堂主保瞻礼。

1959年圣堂展开扩建工程,1961年11月13日落成,由白英奇主教主持祝圣礼。扩建后圣堂的面积为2,730平方呎,其建筑是配合当时长洲的建筑风格,采用金字形的瓦片屋顶,两边均有彩色玻璃窗,楼高30呎,可容纳200名教友参与弥撒。圣母岩洞在祭台后的中央,放置了花地玛圣母像。圣堂采用的手绘地砖,是香港教区同期落成的圣堂所采用的相同地砖。

神职人员及修女

历任主任司铎

更多信息 就职时间, 卸任时间 ...
Remove ads

历任牧民修女

Thumb
圣堂的钟
更多信息 就职时间, 卸任时间 ...

堂区主保

Thumb
花地玛圣母圣像
Thumb
圣堂花地玛圣母像

花地玛圣母葡萄牙花地玛于1917年5月至10月连续六个月的第十三天,显现给三个牧童,而后被天主教会所认为是“圣母玛利亚”者的称号。由于该三名牧童称她自称为“玫瑰玛利亚,因此这个称号也有使用,往往这两个称号也被合用,比如“玫瑰花地玛圣母”(葡萄牙语:Nossa Senhora do Rosário de Fátima)

弥撒及礼仪时间

花地玛圣母堂

弥撒

  • 主日弥撒:上午7:20(英语)、上午9:00 (粤语)
  • 平日弥撒:星期一至六上午7:20(粤语)

明供圣体

  • 逢星期五晚8:00至9:00

参见

外部链接

花地玛圣母堂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