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长尾鸭
鸭科长尾鸭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长尾鸭(学名:Clangula hyemalis)为鸭科长尾鸭属的唯一一种生物,俗名冰凫。是一种中型海鸭,繁殖于北极的苔原和针叶林地区,并在冬季沿着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北部海岸线活动。它是长尾鸭属(Clangula)中唯一的成员。

Remove ads
分类
长尾鸭由瑞典博物学家卡尔·林奈于1758年在其《第十版》中正式描述。他将其与所有其他鸭类一起归入鸭属(Anas),并创造了双名法Anas hyemalis。[3]林奈引用了英国博物学家乔治·爱德华兹于1750年在其《稀有鸟类的自然史》(A Natural History of Uncommon Birds)第三卷中描述并插图的“来自哈德逊湾的长尾鸭”。[4]
这种鸭现在是唯一被归入长尾鸭属(Clangula)的物种;该属于1819年由英国动物学家威廉·利奇为安置长尾鸭而引入,并在约翰·罗斯寻找西北航道的航行报告附录中提及。[5][6][7]属名Clangula是拉丁语clangere的缩小形式,意为“发出声音”。种小名hyemalis,也是拉丁语,意为“冬季的”。[8]此物种被认为是单型种——未识别出任何亚种。[7]
在北美英语中,有时称为oldsquaw,尽管这个名称已经不再受欢迎。2000年,美国鸟类学家联盟(AOU)正式采用了名称long-tailed duck,因应一群生物学家的请愿,这些生物学家担心旧名称会对那些在保护工作中需要帮助的美洲原住民部落构成冒犯。[a] AOU 表示,仅靠“政治正确性”并不足以改变一个沿用了很久的名称,但在这种情况下,决定做出改变是因为这样做可以“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英语使用保持一致”。[10]
在匈牙利Mátraszőlős的中中新世Sajóvölgyi组合层(晚巴登期,13–12百万年前)中已知存在一个未描述的同属异种。[11]
Remove ads
分布
分布于欧亚大陆极北部、北美洲、勘察加半岛、千岛群岛、日本、朝鲜、爱尔兰、英国、波罗的海、纽芬兰岛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河北、天津、福建等地,主要生活于寒冷开阔和波涛汹涌的海洋。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北部。[2]
长尾鸭在北欧亚的苔原上繁殖(例如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堪察加半岛和卡累利阿),法罗群岛、芬兰、格陵兰南部部分地区、冰岛、挪威以及北美洲的北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
描述

成年鸭拥有白色的下部羽毛,而其余的羽毛经过复杂的换羽过程。雄性鸭子有一条长而尖的尾巴(10至15 cm(3.9至5.9英寸)长)和一个被粉红色带子横跨的深灰色喙。冬季,雄性鸭子有一个深色的面颊斑,头部和颈部主要为白色,胸部为深色,身体大部分为白色。夏季,雄性鸭子的头部、颈部和背部为深色,并带有一个白色的面颊斑。雌性鸭子的背部为棕色,尾巴相对短而尖。冬季,雌鸭的头部和颈部为白色,顶部为深色。夏季,头部为深色。幼鸭在秋天的羽毛与成年雌鸭相似,但面颊斑较淡且不明显。
雄性鸭子善于发声,并发出音乐般的悠扬叫声ow, ow, owal-ow。
行为


它们的繁殖栖地位于苔原中的水池和沼泽,但也包括北大西洋地区、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北欧和俄罗斯的沿海地区和大型山地湖泊。鸟巢位于靠近水的地面上,巢由植物构成,并衬以绒毛。它们是候鸟,冬季在北美洲东西海岸、五大湖、欧洲北部和亚洲沿海越冬,偶尔会出现在黑海。最重要的越冬区域是波罗的海,那里共聚集了约450万只。截止2022年,它们也开始在西欧部分地区,如荷兰的马克瓦登繁殖。
长尾鸭是群居动物,在冬季和迁徙期间形成大群。它们通过潜水来觅食软体动物、甲壳类和一些小鱼类。尽管通常在近水面觅食,但它们能潜水至60米(200英尺)深。根据《美国奥杜邦学会北美鸟类野外指南》,它们能潜水至80㖊(146米或480英尺)。它们像绒鸭一样使用翅膀潜水,使它们能比其他鸭类潜得更深。
状态
在其分布范围的大部分地区,长尾鸭仍然受到狩猎。由于它们易于被流刺网困住,因此在波罗的海越冬的鸟类数量大幅下降。基于这些原因,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长尾鸭列为易危物种。[1]它是非洲-欧亚迁徙水鸟保护协定(AEWA)所适用的物种之一。[14]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