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卢克斯内
拉脱维亚阿卢克斯内市镇内的城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阿卢克斯内(拉脱维亚语:Alūksne)是拉脱维亚阿卢克斯内市镇内的城镇,位于该国东北部,毗邻与爱沙尼亚和俄罗斯接壤的边境,面积14.2平方公里,海拔高度217米,2012年人口8,653。
Remove ads
历史

史前时期,阿卢克斯内湖附近地区出现了一些来自芬兰语支的部落定居,到了8至12世纪,当地的族群逐步替换为了拉特加莱人。根据普斯科夫的编年史,该地最早被记载于1284年,在当时被称为Olysta、Alyst和Volyst,而Alūksne的名称则来自于拉特加莱语单词olūksna,意思是该地区的泉水森林。
1224年立窝尼亚骑士团征服了定居于此的拉特加莱人[1]。1284年,他们在附近的岛屿上,建立了一个木制的城堡,以耶稣的母亲玛丽亚定名为玛丽安堡(德语:Marienburg),这座城堡用于保护从里加到普斯科夫的贸易路线。1342年,在阿卢克斯内湖最大的岛上建造了一座新的石头城堡,也就是今天的阿卢克斯内城堡[2]。
1560年,利沃尼亚战争期间,马林堡被沙皇俄国伊凡四世的军队占领。它于1582年被并入波兰立陶宛联邦;该镇又于1629年成为瑞典帝国的一部分。

信义宗牧师约翰·恩斯特·格吕克(德语:Johann Ernst Glück)是第一个将《圣经》翻译成拉脱维亚语的人,1683年他于维泽梅创立了第一所拉脱维亚语的教会学校,如今这里是恩斯特·格吕克圣经博物馆。1702年大北方战争期间,谢列梅季耶夫率领的俄罗斯军队占领了该镇,对该地区造成了巨大破坏,并驱逐了所有居民,包括格吕克和他的养女玛尔塔·斯卡夫龙斯卡(拉脱维亚语:Marta Skavronska),而玛尔塔·斯卡夫龙斯卡也就是后来成为俄罗斯女皇的叶卡捷琳娜一世。 自1721年以来,阿卢克斯内成为沙皇俄国利沃尼亚省的一部分,但是几十年以来这里都是一个规模极小的定居点,该定居点直到19世纪才开始发展,后来成为立沃尼亚主要的贸易中心之一。1903年,一条从普利亚维尼亚斯到瓦尔卡,经由古尔贝内和阿卢克斯内的窄轨铁路进一步促进了该地的发展。
在拉脱维亚独立战争期间,阿卢克斯内是维泽梅地区最早指定的定居点之一,1919年被拉脱维亚军队解放,1920年获得城镇资格;自2009年以来,阿卢克斯内是阿卢克斯内市镇的行政中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卢克斯内从1941年7月5日至1944年8月19日期间,被纳粹德国占领[3]。
Remove ads
自然
阿卢克斯内位于拉脱维亚第11大的湖阿卢克斯内湖的湖畔。湖中有4个岛屿分别是爱岛(拉脱维亚语:Cepurītes)、长岛、蒂库卢岛(拉脱维亚语:Tīklu)和城堡岛(拉脱维亚语:Pils salas)。湖水平均深度为7米,最大可达20米深。
气候
阿卢克斯内的气候类型属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根据柯本气候分类法归类为Dfb型。
Remove ads
人口统计
根据CSB提供的数据,阿卢克斯内的人口统计如下表。
姐妹城市
图集
-
1930年代在阿卢克斯内的拉脱维亚国家武装部队士兵
-
阿卢克斯内的路德宗教堂
-
阿卢克斯内的窄轨铁路
-
阿卢克斯内的镇中心
-
恩斯特·格吕克圣经博物馆
-
阿卢克斯内新城堡
-
阿卢克斯内东正教教堂
-
阿卢克斯内艺术学校
-
阿卢克斯内公墓
-
阿卢克斯内城堡遗址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