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陈师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陈师道(1053年—1101年),字履常,一字无己,别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北宋诗人。

生平

父陈琪,官至国子监博士通判绛州,陈琪亡后,遂家道中落。[1]郭概之女为妻,师道穷到无力养家,妻女皆在岳父家就食。[2]元丰七年(1084年),郭概提点成都府路刑狱,因师道家贫,其妻三子一女皆随郭概赴蜀,师道留长安。元佑二年(1087年),由苏轼曾巩等表荐,担任亳州司户参军,元祐二年(1087),担任徐州教授[3],同年七月任太学博士[4],四年,苏轼路过南京(今河南商丘),陈师道至南京送行,以擅离职守,被劾去职。五年复职,调颍州教授[5],绍圣元年(1094年),被目为苏轼党,谪监海陵酒税[6]绍圣二年(1095年),调彭泽县令,以母丧不赴,居家六年。元符三年(1100年)秘书省正字[7],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到郊外皇家祠堂守灵,天寒,其妻回娘家借一大衣,师道听说是赵挺之的大衣,大怒曰︰“汝岂不知我不着渠家衣耶!”,不穿,以病卒[8]

艺术风格

师道一生淡薄名利,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苏门六君子之一,常与苏轼、黄庭坚等唱和,见黄庭坚之诗,爱不释手,把自己的旧作全部烧掉,重学黄诗[9],每成一诗,“揭之壁间,坐卧哦咏,有窜易至月十日乃定,有终不如意者,则弃去之。”[10]。后致力于学杜甫方回的《瀛奎律髓》有“一祖三宗”之说,即以杜甫为祖,三宗便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方回并说:“老杜诗为唐诗之冠,黄、陈诗为宋诗之冠。”,师道说自己做诗好像“拆东补西裳作带”,被归类为江西诗派作家。

著作

著有《后山集》、《后山谈丛》、《后山诗话》等。门人魏衍编有《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11]

评价

  • 宋人罗大经:“(黄)山谷云:‘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此传无己每有诗兴,拥被卧床,呻吟累日,乃能成章;少游则杯觞流行,篇咏错出,略小经意。”[12]
  • 卢文绍评:“……其境皆真境,其情皆真情,故能引人之情,相与流连往复而不得自己。”
  • 陈振孙称他“真趣自然”。
  • 清初西昆体大家冯班认为他生硬、费解、晦涩、拙俗。
  • 纪昀评其散文“简严密栗,实不在李翱、孙樵下。”[13]
  • 钱锺书称“读《后山集》就仿佛听口吃的人或得病得一丝两气的人说话,瞧着他满肚子的话说不畅快,替他干着急。只要陈师道不是一味把成语古句东拆西补或者过分把字句简缩的时候,他可以写出极朴挚的诗。”[14]

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