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陈泗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陈泗治(1911年4月14日—1992年9月23日),是一位出身于台北士林的作曲家、钢琴家、牧师及教育家。他的作品特色融合了五声音阶色彩与欧洲浪漫时期半音语汇,部分重要的钢琴作品被收录于钢琴教育家Maurice Hinson的著作Guide to the Pianist's Repertoire (《钢琴家演奏曲目指引》),并在其中与贝多芬萧邦等名家的作品并列。吕泉生曾称他为“伟大的完人”[1][2][3]

事实速览 陈泗治, 出生 ...
Remove ads

生平

早年生活

陈泗治出生于台湾台北厅三角埔,他的父亲陈应麟为清朝秀才[4]。1917年,陈泗治入社子公学校就读。后来,他曾随家人于厦门就读中学,但因想念家乡,故回台于1923年入淡水中学校就读[5],为廖文毅、李超然的同年级同学[6]。在校期间,陈泗治受有“北台湾教会音乐之母”[7]之称的加拿大籍宣教师吴威廉牧师娘(Margaret Gauld)启蒙,开始接触西方古典音乐。随后,他参加由“台湾橄榄球之父”[8]陈清忠所组织与指挥的台湾第一个男生合唱团 — Glee Club 男生合唱团,曾有多次巡回演出的纪录[9]

受洗与神学训练

1928年,陈泗治毕业于淡水中学校[10];隔年,他于大稻埕长老教会由张金波牧师为他洗礼[5]。1930年,陈泗治入台北神学校(四年制,今台湾神学院前身),并跟随加拿大籍女宣教师德明利姑娘(Isabel Taylor)学习钢琴[11],并于四年后毕业,随后入当局为培育台湾公学校师资而成立的“师资讲习所”,并由此奠定良好的音乐基础[12]。1934年4月,他前往东京神学大学日语東京神学大学就读,跟随上野音乐学校(今东京艺术大学)的木冈英三郎日语木岡英三郎教授学习和声学、作曲,跟随中田羽后日语中田羽後学习发声、指挥,并结识民族音乐同好江文也等人[13]

旅日期间,陈泗治参与同为在日的台籍留学生举办之音乐相关活动,包含1934年由杨肇嘉于东京台湾同乡会第一次干事会议提案推动“乡土访问演奏团”返台巡回公演事宜[14]。杨肇嘉出任团长及总召集人、高天成担任“曲目解说”报幕人、萧再兴任演奏会司仪、陈泗治担任伴奏,江文也、高慈美柯明珠高约拿林澄沐林秋锦、林进生、翁荣茂、李金土等台湾音乐家皆加入此乐团,返台巡回各地举行音乐会,尤其以8月11-19日分别于7个城市的演出最为流传,首演在11日晚间的台湾总督府台北医学专门学校(今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大讲堂举办,这次大规模的音乐巡演,可视为台湾西乐推展的第一次丰硕成果[13][15][16]。另外在1935年,陈泗治响应了由《台湾新民报》主办的救灾活动,在蔡培火的筹划下参加新竹台中大地震赈灾义演[17]。隔年春天,陈泗治亦参加由蔡培火于新宿举办之“台湾音乐留学生亲睦座谈会”与会者包括吕泉生、江文也、张彩湘、黄演馨、翁荣茂、戴逢祈等人[18]

1936年,陈泗治于伊豆半岛度假时,完成了他的第一首作品清唱剧《上帝的羔羊》,也是台湾第一首圣乐合唱曲[19]。这首《上帝的羔羊》于1942年在台北公会堂(今台北中山堂)首演,陈泗治亲自指挥由双连、艋舺、大稻埕三个教会诗班联合组成的“三一圣咏团”演出,同年6月吕泉生应台北放送局(JFAK)之邀举行独唱广播,陈氏为其伴奏[20]。隔年,《上帝的羔羊》于台北的大正町教会(今中山长老教会)再次演出,并由吕泉生担任独唱,赢得在场五分之四日本人的热烈赞赏[21]

陈泗治于1937年学成返台,之后与刘淡梅(刘阿秀牧师次女)结婚,并担任台北士林长老教会传道师直至1946年[5]。这段期间,陈泗治持续创作并参与音乐界相关活动,包含1939年创作了题献给恩师德明利的钢琴作品《台湾素描》(台湾第一套钢琴组曲)[11]、1946年担任“台湾文化协进会”音乐委员会委员以及受教育部所托完成合唱曲《台湾光复纪念歌[3]。除此之外,陈泗治也曾于1939年左右,与士林菁英郭琇琮曹永和、何斌共组士林协志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然而当时的政局动荡不安以及肃杀氛围影响,也让协志会逐渐形同解散[2]。1947年二二八事件发生之前,陈泗治全家已迁往淡水[5]

宗教、教育及音乐事业

迁往淡水后,陈泗治任职于纯德女子学校,与德明利姑娘创办该校音乐科,并于1952年出任纯德女子学校校长[10]。在1956年时,陈泗治担任由纯德女子学校和淡水中学校合并成立之淡江中学的校长[12];1967年,陈氏于淡江中学校长任内受封为特任牧师[5]。在任职淡江校长长达二十五年的期间,陈泗治仍持续音乐创作与学习,例如:1957年前往加拿大多伦多皇家音乐院随Oskar Morawetz英语Oskar Morawetz博士学习作曲一年、1958年受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总会委派,与德明利姑娘和其他教会音乐家一同编辑长老教会圣诗,以及陆续创作了钢琴曲《降D大调练习曲》、《龙舞》、《幽谷─阿美狂想曲》、《十首前奏曲─键盘上的游戏》、钢琴三重奏《嬉游曲》、合唱曲《上帝爱世人》、《赞美主极大恩赐》以及《基督教在台宣教百周年纪念歌》等[9][19][22]

退休与逝世

1981年1月23日,陈氏自淡江中学退休,前往美国居住[19]。1990年,他在美国加州安那翰成立“橘郡基督徒团契”[22]。1992年9月23日,陈泗治逝世于加州橙郡,并于9月27日安葬于当地[9][10]

代表著作

音乐创作

  • 《上帝的羔羊》
  • 台湾光复纪念歌
  • 《龙舞》
  • 《台湾素描》系列小品
    • 《蕉叶微风》
    • 《水牛背上的八哥》
    • 《青空彩鸢》
    • 《倦》
    • 《山羊之舞》
    • 《台湾少女》
    • 《母背摇篮》
    • 《台湾高山之舞》
    • 《蟾蜍戏群鸭》
    • 《台湾舞曲》
  • 《幻想曲-淡水》
  • 《幽谷-阿美狂想曲》
  • 《回忆》
  • 《降D大调练习曲》
  • 《前奏曲-键盘上的游戏》
  • 《夜曲》
  • 《父亲与我》[23][2]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