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零重力 (歌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零重力》(英语:"Zero Gravity")是澳大利亚女歌手凯特·米勒-海德的歌曲。由米勒-海德、基尔·努塔尔和朱利安·汉密尔顿共同创作,于2019年1月25日通过澳大利亚环球音乐发行单曲。歌曲代表澳大利亚参与2019年在以色列特拉维夫举办的2019年欧洲歌唱大赛,米勒-海德最终以284分获得比赛第9名。
Remove ads
制作与发行
《零重力》由凯特·米勒-海德、基尔·努塔尔和朱利安·汉密尔顿共同创作,歌曲时长2分57秒,拍号为4/4拍,以降G大调创作,每分钟132拍,米勒-海德的音域范围介于Db4和Db6之间[1][2]。曲风上,歌曲被归类于歌剧流行音乐[1][3],英国《赫芬顿邮报》形容歌曲为融合碧玉和希雅风格的90年代舞曲[4],英国《卫报》记者海蒂·斯蒂芬斯(Heidi Stephens)则称歌曲为流行歌剧电子音乐[5]。
歌词主要阐述米勒-海德产后抑郁症的斗争,以及康复时的失重感[3]。这是她在2016年生下儿子厄尼后写得第1首歌,在与英国广播公司采访中,她提到:“18个月,整整18个月我失去声音。疲惫感垄罩着我,仿佛自己不是自己”。米勒-海德用《零重力》庆祝自我的回归和随之而来的勃发创造力,希望能用自身经历使人不再孤独[6]。英国《赫芬顿邮报》的维多利亚·理查兹(Victoria Richards)表示根据研究,唱歌能帮助母亲更快地从产后抑郁症中恢复过来,虽然米勒-海德并非首位使用创作传递失落或悲伤的艺术家,但在“I’ve been aching, Feeling low, You’re so heavy, I have got to let you go”(我在痛中,感觉深陷其中,如此沉重,我必须让你走),她代表所有有着相同经验的人[7]。《零重力》于2019年1月25日通过澳大利亚环球音乐发行[8]。同年5月14日,收录多首混音版的EP正式发布[9]。
Remove ads
欧洲歌唱大赛
澳大利亚宣布国民将首次拥有选择国家代表的机会,全国选拔比赛《欧洲歌唱大赛-澳大利亚的选择》(Eurovision – Australia Decides)由特别广播服务公司(SBS)和Blink TV共同举办,2018年10月14日开放提交作品,隔年2月9日举行决赛,冠军将由陪审团(50%)和公众投票(50%)选出[10]。米勒-海德以公众投票87分、陪审团得分48分,合计135分获得国内冠军,成为2019年欧洲歌唱大赛澳洲代表[3][11]。米勒-海德接受SBS采访时表示她一直都知道欧洲歌唱大赛,但澳洲参赛后变得更加投入,她表示:“我喜欢它的原因有点疯狂,比赛涵盖所有不同流派、不同水平的音乐和表演,尤其是作为一个对跨越流派感兴趣的艺术家,它的戏剧程度令人着迷。”[12]。

国内选拔的演出受到不少批评,许多评论认为不管是曲风还是演出,都和去年叶琳娜·内哈耶娃的《La forza》类似[3][2][13]。团队修改表演内容,在特拉维夫的比赛场上,头戴布满尖刺的皇冠的米勒-海德穿着一袭闪闪发光的巨大银色连衣裙,两名舞者则穿着深色衣服。三位站在16英尺长的杆子上,配合后面银幕营造出太空的氛围,仿佛身在“零重力”[14][15]。史蒂文·哈利勒担任本次服装设计[16],他先前曾参与设计2016年澳洲选手林多玫的服装[17]。
米勒-海德的服装和演出获得广泛好评。SBS评论它好似幽灵一般,神秘且华丽,代表了澳洲的时尚冒险精神[18],英国《卫报》记者海蒂·斯蒂芬斯认为这次演出后无疑是提高了今后的比赛演出标准[5]。它被列入英国《赫芬顿邮报》“2019年欧洲歌唱大赛最荒谬的17个瞬间”清单中,评论表示演出实在是太震撼了[15]。World Fashion Channel和Society19评价它为全场最佳造型,前者评价整体演出令人印象深刻,米勒-海德无疑是今年观众的最爱[19];后者则称其继承了比赛传统,米勒-海德站在被仙女裙覆盖的恨天高跷上,表演出彩也让人紧张[20]。英国《每日电讯报》和《意大利名利场》将其列为“最难忘的比赛造型之一”[21][22]。
经过“半决赛分配抽签”,《零重力》被安排在5月14日举行的第一场半决赛(Semi-final 1)。根据节目制作人的安排,米勒-海德是第12位上场选手[23]。最终,米勒-海德以261分的成绩获得第一场半决赛冠军,成功进入决赛[24]。最终《零重力》以285获得2019年欧洲歌唱大赛第9名[25],但由于白俄罗斯的失误,导致比赛计分出现问题。经过重新计算的塞浦路斯分数为284分,名次维持不变[26]。
Remove ads
专业评价
大多评论认为《零重力》的执行能力无法承担它惊人的创意。英国《赫芬顿邮报》称今年澳大利亚表现优异认真,不像先前派出的安全牌,《零重力》与众不同、富有创意,虽然不合评论胃口但终于让比赛不只是抒情歌曲[27]。Wiwibloggs根据内部评审团评价给予歌曲6.09/10分,评审团很喜欢歌曲概念,它巧妙地将凯特·米勒-海德当时对产后抑郁症的痛苦融入歌曲编排中,带给观众脆弱和绝望的同时又让人感到强大和感动,可惜整体制作过于随便,那怕米勒-海德的歌声再好也无法掩饰空洞且刺耳的后半段[28]。《德国之声》将它列入本届十烂歌曲,认为米勒-海德没能发挥应有的水准,且歌曲本身“可怕又冗长”[13]。德国《明镜》也给予歌曲负评,并形容为“星空洒落的冰雪女王和音乐惨败的流行女王”[29]。
凯特·米勒-海德凭借歌曲获颁马塞尔·贝桑松奖“歌手奖”[30],并提名2020年澳大利亚表演协会奖“年度歌曲”[31]。
Remove ads
榜单表现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