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霓虹恶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霓虹恶魔》(英语:The Neon Demon,香港译《霓裳恶魔》,中国大陆、台湾译《霓虹恶魔》)是一部2016年美国、丹麦、法国合拍的黑色奇幻恐怖惊悚片,由尼可拉斯·温丁·黑芬执导和监制,并与波莉·斯滕纳姆、玛莉·劳斯共同编剧。由卡尔·葛鲁斯曼、艾莉·芬宁、亚力山卓·尼瓦拉、吉娜·马隆主演,并邀请了贝拉·希思科特、杰米·克莱顿、克里斯蒂娜·亨德里克斯及奇洛·李维斯等人客串。该片为黑芬的黑色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前两部为《落日车神》及《罪无可赦》)。
2016年4月,宣布电影将在第69届康城影展上成为正式竞赛片[4][5]。本片为黑芬继《落日车神》(2011年)和《罪无可赦》(2013年)后第三部参与金棕榈奖的作品。电影于2016年6月24日在美国上映。
Remove ads
剧情
故事叙述洁西(艾莉·芬宁 饰)是一名有着抱负的模特儿,她到了洛杉矶担任时尚设计师罗拔(亚力山卓·尼瓦拉 饰)的缪斯女神,使她有望在城市的时尚界发扬光大;但洁西的青春和活力也引起了其他美女们的痴迷,便打算不择手段的夺走她的一切....。
演员
演员 | 角色 | 备注 |
艾莉·芬宁 | 洁西(Jesse) | 模特儿,狄恩的女友 |
卡尔·葛鲁斯曼 | 狄恩(Dean) | 摄影师,洁西的男友 |
亚力山卓·尼瓦拉 | 罗拔·撒洛(Robert Sarno) | 评委 |
吉娜·马隆 | 露比(Ruby) | 化妆师,洁西的好友并喜欢她 |
德斯蒙·哈灵顿 | 杰克·麦卡特(Jack McCarther) | 客串,顶级摄影师,帮助洁西拍摄“祼照” |
克里斯蒂娜·亨德里克斯 | 萝柏塔·霍夫曼(Roberta Hoffman) | 客串,面试官,相当看好洁西的未来 |
奇洛·李维斯 | 汉克(Hank) | 客串,保安,于洁西所居住的旅馆工作,对她不怀好意 |
艾比·丽 | 莎拉(Sarah) | 客串,模特儿,羡慕且嫉妒洁西 |
贝拉·希思科特 | 吉吉(Gigi) | 客串,模特儿,羡慕且嫉妒洁西 |
杰米·克莱顿 | 无名氏(No Name) | 客串,选角导演 |
制作
2013年10月22日,据宣布黑芬继《罪无可赦》之后的新作将以迈阿密或东京为背景的“全女性恐怖片”,其中“有大量性爱场面”,并命名为《我与死者同行》(英语:I Walk with the Dead),凯芮·穆里根担任主演,波莉·斯滕纳姆将撰写剧本[6]。2014年11月3日,黑芬的制作公司Space Rocket Nation与其联合投资者高蒙电影公司和Wild Bunch宣布,黑芬的下一部电影片名为《霓虹恶魔》,将于2015年初在洛杉矶开拍[7]。黑芬这样评论这个项目的构思:“几年前的一个早晨,我醒来时想到,“好吧,我从来就不漂亮,但我的妻子漂亮”,我想知道面对这样的现实生活我会是什么感觉,”他另补充说明:“我想拍一部关于美的恐怖片,并不是为了批评或攻击美,而是因为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每个人对它都有自己的看法[8]。”
2015年1月,《眼花缭乱》杂志报导该电影的剧本受到巴托里·伊丽莎白的启发[9]。在讨论由雷弗恩与玛丽·劳斯共同编写的剧本时,他表示:“我认为我已经拍了足够多关于男性暴力的电影,我想拍一部只有女性参演的电影,所以我写了这个故事,因为只有当我们不得不离开哥本哈根时,我的妻子才会去洛杉矶。她说:‘我受够了亚洲。我只会去洛杉矶。’” 于是我想到了一个主意,去了一趟洛杉矶,我选了一个叫艾莉·芬宁的女人饰演主角,她真是太棒了[10]。在随后的采访中,黑芬表示他将这部电影视为一部“成人童话[8]”。
拍摄
主体拍摄于2015年3月30日在洛杉矶开始进行[11][12]。拍摄地点涵盖洛杉矶市中心,而汽车旅馆的场景则是在帕萨迪纳的一家真正的汽车旅馆实地拍摄。娜塔莎·布雷尔被聘请为该片的摄影指导[13]。
原声带
曾和黑芬合作创作《落日车神》的作曲克里夫·马丁内兹表示,从音乐上来说,两部电影风格相似,并指出在《霓虹恶魔》中,他追求的是“稀疏的电子乐”。他在访谈中表示,影片的前半部“像《娃娃谷》那样的情节剧,而后半部则像《德州电锯杀人狂》[14]”。据黑芬和马丁内兹称,该片的配乐受到了乔治欧·莫瑞德、哥布林乐队、电力站乐团、范吉利斯和橘梦乐团的影响[15][16][17]。
电影原声带于2016年6月24日以实体和数码下载形式发行,并于 2016年7月8日由米兰唱片公司以黑胶唱片形式发行[18]。2016年5月24日,马丁内兹凭借该配乐获得第69届康城影展康城原声带奖[19]。
发行
2015年11月,亚马逊影业收购了电影在美国的发行权[20]。本片于2016年5月20日在第69届康城影展上首映[4][5]。在美国于2016年6月24日上映[21][22],而香港则于2017年5月5日直接推出DVD,并没有于电影院公映。
反响
《霓虹恶魔》获得了两极化的评价[23][24],与黑芬上一部作品《罪无可赦》一样,在康城影展首映时既收获了嘘声,也收获了起立鼓掌。在评论汇总网站烂番茄给出59%新鲜度(261条评论),平均得分6/10。网站共识写道:“《霓虹恶魔》风格诱人,但尼古拉·温丁·黑芬的自信眼光无法弥补剧情不成熟和人物刻画单薄的缺陷[25]”。Metacritic给出51/100的平均分(45条评论),表示“褒贬不一或普通[26]”。
马克·克莫德在《卫报》上发表了四星评论,称“这是一部由黑芬作品中长期存在的相同罪恶快感所驱动的电影”,并特别赞扬了马隆的演出[27]。《每日电讯报》的罗比·科林给这部电影打出五颗星,并表示“当电影到达逻辑终点时,黑芬继续推进,最终呈现出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片段——几乎可以肯定这是路易斯·布纽尔和萨尔瓦多·达利开创性的超现实主义短片《安达鲁之犬》的时尚杂志翻版——你所能做的就是嚎叫或欢呼[28]”。《费城询问报》的撰稿人蒂尔达德·德拉克沙尼(Tirdad Derakhshani)称黑芬是一位“大胆而有远见的艺术家……能够陶醉于即时满足的文化,同时也对其进行批评”,并给予该片三星半(满分四星)的评价,称其为“残酷的杰作[29]”。《迈阿密先锋报》的瑞恩·罗德里奎(Rene Rodriguez)对该片的视觉效果和实验性电影制作给予了积极评价,他写道:“抱怨《霓虹恶魔》缺乏内容或没有表达我们对美的文化痴迷,就等于错过了正在你面前展开的疯狂、破碎的盛会。并非所有电影都像书一样适合阅读;有些电影是用来体验的”。他接著称这是一部“保证会引起强烈反响的电影保证”。并给予该片三颗星(满分四颗星)[30]。作家娜塔莎·史塔格透过勒内·吉拉尔的模仿欲望理论解读了这部电影[31],并推测其票房失败是因为其内容“太接近其自身的目标[32]”。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