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青龙湾减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青龙湾减河,是中国北京潮白河的一条支流[1],也是香河县境内第三大河流。青龙湾起于该县红庙村南,流经钳屯、李庄、五百户、刘宋、香城屯五个公社,从中营村东出境。合共长达大约45公里。[2]青龙湾减河的河床宽100米,汛期最大流量为1330立方米/秒[3],结冰期为90天。河上原有乾隆三十七年建造、有乾隆亲笔题诗一首的金门闸。但闸门于1974年报废,于是在同年重建新闸,名为土门楼泄洪闸[4]。现时土门楼泄洪闸位处北运河的下游。[注 1]
开凿历史
青龙湾减河的历史悠久。早在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皇帝已派员由土门楼至俵口开挖青龙湾减河以分流泄去北运河的洪水。[5]雍正八年(1730)开凿,为纯人工河道。又有“王家务引河”和“上引河”等称谓。引河前方为辽萧太后运粮河的故道,西起香河县王家务村,东至尔王庄乡高庄户村止。再下筑有东西两条缕堤,中拱锐宽四公里,两端长十余公里。洪水涨时,以尔王庄洼为缓水区,散流潆洄,徐徐下泄,以保上游无溃堤泛滥之虞。
到了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下令建造金门闸协助青龙湾减河泄洪。光绪七年(1881)开辟新河槽,引水入七里海。光绪十ー年(1885),于河槽两侧筑起双堤,约束水势使就正道。光绪十四年(1888)又将河槽双堤延长,与宁车沽引河接通,引水直泄北塘口,由于河身狭小尾闾不畅,时有溃决之患。光绪十六年(1890)复毁东新堤,仅存西堤,成半环形缓洪区,至今未变。光绪十七年(1891年),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上报朝廷青龙湾减河因大雨引致河水暴涨,堤岸抵受不住而决堤。宝坻区亦因此而受到严重损害。另外,广安镇桥以下的河段河身浅窄,而大宝庄以上没有河槽。所以便需要增建石闸来防洪。[注 2]建国之后在1971年冬天至翌年春天,天津市政府在黄庄洼以下扩大挖掘潮白新河的工程,并开挖青龙湾减河下段。使之与潮白新河相通。其后兴建黄庄洼分洪闸和退水闸和在潮白新河下口与永定新河交汇处兴建宁车沽防潮闸,以增加泄洪成效。[注 3]现时,中国天津市政府不时会对青龙湾减河进行河道治理,主要工作包括疏浚扩挖和加高加固防堤。例如于2014年,天津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包有关的治理工程。计划一直持续至今。[6][7]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