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頭城鎮南北門福德祠
臺灣宜蘭市頭城鎮城東里、城南里的兩座土地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头城镇南北门福德祠,是台湾宜兰市头城镇城东里、城南里的两座土地祠,位于头城老街两端,同治二年(1863年)建,其中北门福德祠建筑列为宜兰县定古迹。
历史
据城东里长游锡财说明,早年先民以头城庆元宫为中心,在头城老街北、南两端各兴建一座土地祠,以风水来可防止财气外流,确保生意兴隆[1]。两祠同建于同治二年(1863年)[2][3]。这两间除宗教用途外,在过去时会有人值夜,以防原住民、海盗侵袭或械斗[4]。
其中的北门福德祠保留1916年整修模样[3]。结构为单开间、进深为11架[2]。在当时的台湾,是比较罕见的大型土地祠,反映当地居民当时的经济能力[3]。此庙的石狮与一般庙宇摆于门前不同,改装在廊墙顶端墀头[2]。与宜兰传统的土地祠不同之处还有同时供奉土地公、土地婆[1]。
南门福德庙是1907年整修后,1975年重建为钢筋水泥建筑[3]。庙内有一尊30公分高、樟木材质的土地公神像,1970年代末曾被信徒误送回北门土地祠,多年后才发现,日后两庙以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为期作轮祀[5]。神龛内壁对联“次天子位一,首诸侯宝三”,少见于其他土地庙[3]。
2006年11月27日,宜兰县政府文化局邀专家、学者会勘、评鉴,决定列为县定古迹[2]。12月25日,宜兰县政府公告将北门福德庙指定为县定古迹主体,并且范围涵盖南门福德庙[3]。同月29日,北门福德祠信徒委员会发文给民政局,说本庙名已从“北门福德庙”改回原称“北门福德祠”[1]。今日,两庙管理员分别为城东与城南里长负责[2]。
Remove ads
祭祀
头城的土地公信仰类型可分为街头巷尾、田头田尾、水头水尾、庄头庄尾、及山间古道这五大类型,其中街头巷尾以头城老街南门福德庙与北门福德祠最富盛名[3]。两庙原先是老街的商家以值日轮流祭拜,包括开门、烧香与清扫等[2]。每逢土地公生日,信徒就会制作糯米龟、糖龟等龟形的供品敬拜土地公[6]。
参见
参考来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