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图片
地点
编码和评定标准
面积(公顷/英亩)
入选年份
简介
京那峇鲁公园
沙巴 西海岸省 6°15′N 116°30′E
1012 自 (ix), (x)
7008753700000000000♠ 75,370(186,200)
2000年
京那峇鲁国家公园,也称为神山公园,于1964年建立,是马来西亚首批国家公园。神山公园位于沙巴州的克洛克山脉 ,区域内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其中最高点京那峇鲁山 的海拔达约4,095.2米,是东南亚第一高峰。神山公园也以热带雨林闻名,可见马来王猪笼草 、上千种的各式兰花、杜鹃等各类花草以及世界最大朵花之一-莱佛士大王花 。公园的鸟类资源也十分丰富,目前已有250多种的鸟类被纪录,如丛鸣鸟、白耳鸣鸟、婆罗洲鸣鸟及黑眼鸟等,公园除可听到鸟叫声,也能看到松鼠、蜥蜴、蝙蝠、树鼷鼠等小哺乳动物。[ 8]
姆禄山国家公园
砂拉越 美里省 4°8′N 114°55′E
1013 自 (vii), (viii), (ix), (x)
7008528640000000000♠ 52,864(130,630)
2000年
姆鲁山国家公园是砂拉越州 境内最大的国家公园 ,园区包括了砂拉越第二高峰-海拔达2,376米的姆鲁山 。姆鲁山国家公园于1974年成立,并在1985年正式对外开放,里面罕见的“刀石林”景观是经150万年长期风化及雨水蚀而成,片片尖耸直立,最高高度达45米。公园内也有泥炭沼泽、热带雨林以及各种各样的植物生态圈,并有超过1,500种花卉植物。而在公园底下也遍布着无数的地下洞穴,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天然洞穴。其中曾是鹿群栖息处的鹿洞贯穿了整座山,是世界最大的洞穴通道,全长超过2公里,但如今已被蝙蝠占据,傍晚觅食时形成蝙蝠出巡的景观。其他洞穴如清水洞以洞中纯净的地下河水得名;风洞里的洞室可见许多钟乳石 和石笋 ;兰洞内则有条长廊通往山的另一头,同样也布满石笋和钟乳石,这里也曾是野猪的栖息地。[ 8]
马六甲海峡历史城市 :马六甲 和乔治市
马六甲 马六甲市 2°12′N 102°15′E
槟城 乔治市 5°25′N 100°20′E
1223 文 (ii), (iii), (iv)
7006148000000000000♠ 148(370) 缓冲区 284(700)
2008年
槟城州首府乔治市 自1786年成为英国殖民地后,当地融合了中国、马来、印度、英国、荷兰、葡萄牙等多元文化,当地建筑也反映出英国文明170多年的存在和中式、印度、穆斯林风格的并存,其中槟城大会堂 、张弼士故居 和甲必丹吉灵清真寺 都是代表性建筑。壁画遍布古迹区的核心区四周,反映出当地生活风情、历史文化气息及人文。核心内也拥有超过数千栋的历史建筑物,其中主要位于海墘、土库街、椰脚街和爱情巷等4条主要街道,或是一些与其成直角的旧关仔角、莱特街、漆木街、牛干冬、打铜仔街和打石街等街道上。而姓氏桥 也是重要的文化古迹之一,各桥以姓氏宗亲分而聚居,为乔治市海上居民的生活特色,其中最大规模的为姓周桥,每年农历新年都会举办“拜天公”庆典。[ 8]
有着“古城”之称的马六甲州首府马六甲市 曾是葡萄牙、荷兰、英国殖民地,世遗范围共214.6公顷,其中包括核心区和及缓冲区。核心区即包括圣保罗山、哥打路、河边街、荷兰街、鸡场街 、观音亭街、吉灵街、板底街、打铁街、打金街等老街区。三保山 则被列入缓冲区。马六甲市内汇集有多国风格的文化遗产,其中包括青云亭 、红屋、基督堂、法摩沙堡 等建筑。流经市内的马六甲河在马六甲王朝 是一条重要的水道,河岸设立了许多贸易场所。中国明朝三保太监郑和 曾停靠马六甲,在当地可以看见许多以郑和命名的古迹。鸡场街为峇峇娘惹 的聚居地,现为当地的文化街夜市和旅游景点。[ 8]
玲珑谷地考古遗址
霹雳 上霹雳县 玲珑 5°4′N 100°58′E
1396 文 (iii) (iv)
7006398640000000000♠ 398.64(985.1) 缓冲区1,786.77(4,415.2)
2012年
玲珑谷地的考古遗址曾在1991年时被考古学家发现“霹雳人 ”骸骨,估计有1万1000年历史,据信是目前已发现最古老的人类骸骨之一,现存放在玲珑博物馆。与此同时玲珑谷地也发现拥有估计超过180万年历史的手斧、石器与骨头等史前人类遗迹,其能佐证马来半岛 的古人类是地球上最古远的人类之一。此外,遗址包括分属两个部分的4处考古遗址,整个遗产的时间跨度接近200万年,这也是非洲大陆以外在单个地方所能发现的最长的早期人类记录之一。该遗址包括露天和洞穴遗址,还能看见旧石器时代打造工具的场场所以及早期技术的证据。[ 8]
尼亚国家公园洞穴考古遗址
砂拉越 美里省 3°48′N 113°46′E
1014 文 (iii) (iv)
7006589000000000000♠ 589(1,460) 缓冲区 4,542(11,220)
2024年
该遗址位于婆罗洲岛西海岸附近的尼亚国家公园中心,由相互连接的巨型洞穴组成。这里保留了人类在雨林活动的已知最长记录,从更新世到全新世中期,时间跨度至少5万年。山丘北部边缘有丰富的考古遗迹,以及史前岩画和船棺墓葬,展示了这一时期的生物和人类活动,并极大地增进了人们对东南亚乃至全球范围内人类发展、适应、迁徙相关知识的了解。然而当地居民本南族 在洞穴中收集鸟粪和珍贵的食用燕窝时,仍遵奉古老的 “Molong” 传统习俗,意为“只取所需”。[ 8]
雪兰莪州马来西亚森林研究院森林公园
雪兰莪 鹅唛县 甲洞 3°14′N 101°38′E
1734 文 (ii)(v)
7006589000000000000♠ 589(1,460) 缓冲区767(1,900)
2025年
马来西亚森林研究院是全球最古老和最大的人造森林。研究院于1929年迁入现址,在这之前这片土地原是一座废锡矿场和农地,是一块贫瘠之地。在英国殖民时期,首个森林研究官——福克斯沃西(F. W. Foxworthy)在森林研究院里种植大量树苗,形成今天的热带人造森林。研究院也在2012年获颁为马来西亚国家遗产 。园区内的主要景点包括极乐河瀑布区、于1992年开放全长150米,离地面约30米的丛林吊桥(Canopy Walk)、于1998年设立的甲洞植物园等。[ 9] [ 10]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