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高卢战争

羅馬共和國對高盧進行的遠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高盧戰爭
Remove ads

高卢战争,是公元前58年至前50年间罗马共和国高卢的众多部族所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也是凯撒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与威信所发动的远征。在过程中,罗马共和国也曾经入侵不列颠尼亚日耳曼尼亚,但并未在这些地区演变为全面入侵战争。此战争决定性的高潮在于公元前52年的阿莱西亚之战,在此役中获得完全胜利促使罗马共和国的国土扩张到高卢全境。

事实速览 高卢战争, 日期 ...

前58年,凯撒出任山南高卢总督,随即向山北高卢大举扩张。前56年,凯撒征服了大部分高卢地区;前55年,凯撒越过莱茵河袭击日耳曼,同年秋试图进占不列颠,未果;前54年,凯撒再度攻击不列颠,尽管多次获胜,却未能控制该地;前53年凯撒镇压了高卢的多次起义;前52年,高卢各部落在维钦托利的领导下掀起了大起义,最初获胜,后被凯撒镇压下来;前51年凯撒终于并吞高卢全境。

高卢战争后,凯撒不仅掠夺了大量财富,还建立起一支由十个军团(一个罗马军团约4800~6000人)组成的强大军队,奠定了日后击败庞培、建立个人独裁的基础。一般认为,高卢战争间接加速了罗马共和体制的瓦解。

Remove ads

背景

前61年索洛尼翁战役中,阿洛布罗基人战败,纳博讷最终被征服。而阿基坦、比利时高卢和凯尔特高卢,被一些罗马作家称为“长毛高卢”,与其他高卢民族完全格格不入-仍然是独立于罗马的领土。

前60年,凯撒庞培克拉苏秘密协定了前三头同盟,以联合对抗元老院贵族的势力。克拉苏是苏拉的部将,曾平定斯巴达克斯起义,同时又是罗马首富;庞培也是苏拉的部将,他本人则是战功辉煌,曾平定西班牙起义、征服小亚细亚叙利亚、消灭地中海的海盗。“前三头同盟”实际上是军事独裁者不稳固的结盟,凯撒深知必须积极培植自己的斗争资本——于是他看上了山南高卢总督这个职位。当海尔维第人欲经过罗马行省迁徙时,凯撒以保护盟友为由出兵,罗马元老院对外扩张虽有疑虑,但高卢为潜在粮食与税收来源,激发贵族阶层的垂涎,支持者开始拥护凯撒,期待他带回奴隶、战利品与地产。

过程

Thumb
凯撒征服高卢的路线

与赫尔维蒂人的战争

前58年,赫尔维蒂人紧锣密鼓地准备进行集体迁徙。凯撒称海尔维第人的动机包括其居住地的环境不利于他们袭击其他部落掠夺财富。赫尔维蒂人企图横越高卢到达大西洋东岸。他们的路线穿越了与罗马结盟的埃杜维人的土地,也穿过了罗马的山外高卢行省的土地。

按凯撒的记录,赫尔维蒂人于当年3月28日出发。此前他们将故居的城镇与乡村付之一炬,以向附庸的部落显示破釜沉舟的决心,并防止敌对的部落趁机进驻他们的故居。

凯撒得悉赫尔维蒂人的企图时仍然身在阿尔卑斯山另一边的意大利。当时山外高卢仅仅驻扎着一个军团。于是,凯撒一边前往日内瓦,一边征集辅助军团,并下令烧毁罗讷河上的桥梁。同时,他在面对赫尔维蒂人前来协商借道的使团时拖延了十五天,换来时间给部队建造一条19里长的土墙和与之平行的壕沟。之后,凯撒拒绝了赫尔维蒂人借道的要求。赫尔维提人强攻罗马人的工事无果之后被迫取道塞夸尼人的领地继续旅程。

这时,凯撒火速返回山内高卢召集援军,将手下一个军团交给提图斯·拉比埃努斯指挥。当凯撒带着五个军团返回之时,赫尔维蒂人已经穿越了塞夸尼人的领地,并开始劫掠埃杜维人阿洛布罗基人等部落的领地。这些部落无力抵抗侵略,于是向凯撒求救。凯撒乘着赫尔维蒂人横渡阿拉尔河(今索恩河)时发动了突袭。当时赫尔维蒂人大部已经渡过了阿拉尔河,剩下四分之一尚留在东岸。凯撒率三个军团在阿拉尔战役击败了这部分赫尔维蒂人。后者的残兵没入树林逃之夭夭。

此战之后,罗马部队架设桥梁渡过了阿拉尔河。在追击赫尔维蒂人的途中,罗马人遭遇了补给不足的问题,并发现是负责提供粮食的埃杜维人从中作梗。罗马人转而向埃杜维人的领地进发,而赫尔维蒂人则抓紧时机开始骚扰罗马部队的后卫队。凯撒选择在一座土丘上布防,静待赫尔维蒂人的攻击。接下来的战斗史称比布拉克特战役。罗马人和凯尔特诸部落鏖战一日之久,最后由罗马人获胜。凯撒称:战斗激烈而持久,未知鹿死谁手。

战败的赫尔维蒂人选择投降。凯撒也接受了他们的降服。赫尔维蒂人一部6000人选择了逃跑,却被其他高卢部落按照凯撒的命令俘获,之后被遣返给罗马人予以处决。罗马人将赫尔维蒂人的残兵败将遣返他们的故居,并命令他们重建自己的城镇。罗马人甚至给赫尔维蒂人提供了口粮。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赫尔维蒂部落成为罗马和更北边的部落之间的缓冲区。战后,凯撒清点赫尔维蒂部落的人口发现其出发时人口有368000人,其中92000人为青壮男子,到了战后仅剩110000名幸存者回到故乡。

与苏维汇人的战争

凯撒的征服,引起高卢部落的反弹,他们开始向邻近的日耳曼人寻求帮助,阿里奥维斯图斯受邀协助某些高卢部族作战(如塞夸尼人),他率领苏维汇军团横越莱茵河,先击败第一波罗马军团(阿里奥维斯图斯之战),但胜利后自称高卢盟主向各部落索取人质、土地与贡品,压迫高卢各部。高卢部族爱杜依人转而向罗马求援,凯撒随即在伏日山脉建立边界防线(limes),之后再沃斯战役击败苏维汇人,阿里奥维斯图斯逃回莱茵东岸,凯撒成为“罗马守护者”开始以各种名义出兵高卢。

  • 此后罗马跟日耳曼人之间,隔着莱茵河的边界防线(limes)确立罗马疆界,成为文明世界与蛮族世界的分界线。

与贝尔盖人的战争

前57年,凯撒再次介入高卢部落间的冲突,并率军挺进贝尔盖人的土地。罗马军团在桑布尔河附近扎营的时候遭到袭击,史称萨比斯战役的激战就此爆发。内尔维人进军神速,几乎将凯撒打得措手不及。凯撒承认丢失了所有手下军团的鹰旗,大部分百夫长要不身受重伤,要不已经阵亡。凯撒不得不亲自拿起盾牌鼓舞士气。最后,第十军团的严密防御和火速赶来的援军令罗马人得以反败为胜。

内尔维人被包围之后仍然寸土不让。由于内尔维人擅长近战,并将密集攻击和盾墙战术引以为傲,于是凯撒调集了大批弓箭手,投石兵和标枪手,配合野战弩炮对内尔维人实施远程打击。内尔维人不仅偏爱近战,还唾弃了所有远距离武器,所以他们面临罗马军团射来的箭雨完全无力反击。最后的内尔维人站在尸体堆上与罗马军团死战,战到最后一人。

贝尔盖人在此战中损失惨重,面对罗马军团威胁焚烧他们的城镇只得投降。内尔维人大势已去只得逃亡,依附他们的部落要不降服凯撒,要不仓皇逃窜。贝尔盖部落放弃抵抗之后,凯撒成功控制了现代比利时的大部分。

Remove ads

远征不列颠与日耳曼

前56年维纳提人(Veneti)、雷迪人(Redones)、欧苏比人(Osismii)等沿海部族,不满罗马对自治的违约,拘留了罗马使节,凯撒以此为宣战理由,镇压布列塔尼沿海部族(阿莫里卡地区),这是凯撒首次使用舰队作战的纪录。维纳提人拥有坚固的橡木船,高舷抗风、抗撞击力强,在海军实力上非常强大,加上当地地形复杂、退潮迅速,罗马舰队难以靠近,凯撒委派布鲁图斯(Brutus)建造罗马舰队,使用镰刀勾断敌帆索削弱其机动力,以人数、阵型与近战登船战优势歼灭敌军,战后处死阿莫里卡地区的全体贵族。

前55年,在返程途中沿着莱茵河架桥扫荡日耳曼人,以此驱赶日耳曼人离开罗马的疆界。由于不列颠倒住民,长期协助高卢西部,凯撒开始担忧岛上的物资与人数,第一次登入后,跟沿岸几个小部落有小冲突就先撤军回本土。

前54年,第二次入侵不列颠岛,遭遇卡西维拉努斯部落联军,卡西维拉努斯采用游击战术,以轻战车与骑兵骚扰罗马军队,在林地与沼泽中进行快速打带跑,造成罗马严重损失。特里诺班特人王子曼德布拉修斯(Mandubracius),因为族人在庆祝会上杀人,拒绝交出梵人遭卡西维拉努斯放逐,曼德布拉修斯对凯撒约好,以恢复合法王位来提供罗马粮食、路线与军援,罗马对卡西维拉努斯的城市实施围城战,最终卡西维拉努斯投降,条件是交出人质、承诺不再骚扰曼德布拉修斯,此后凯撒在不列颠过冬,这段时间他与卡西维拉努斯成为盟友。

凯撒对卡西维拉努斯的评价 He had great influence among the Britons, having recently waged war upon many of their states… but he was compelled to surrender when his stronghold was besieged.

  • 中世纪威尔士与的历史纪录里,曼德布拉修斯(Mandubracius)是凯尔特民族三耻,因为他的背叛让凯撒得以进军不列颠岛。

同时高卢厄贝隆人(Eburones)瞄准凯撒不在时趁机起义,斩杀罗马驻军指挥官萨比努斯与柯塔(Sabinus & Cotta),这是凯撒远征里最高阶的罗马死者,此事震惊元老院与贵族派,凯撒未完全控制全岛的情况下就被迫撤军,曼德布拉修斯也跟着凯撒前往高卢,之后的纪录里再也没有他的纪载。

  • 罗马展示对不列颠岛的远征能力,为后来克劳狄一世的全面征服奠定基础。
Remove ads

安比奥里克斯起义

公元前54-53年东,高卢东北部的厄勃隆尼斯人在安比奥里克斯带领下揭竿而起,在今通厄伦附近歼灭了15个罗马步兵队,并包围了昆图斯·西塞罗手下一个军团。后者苦苦支撑后在千钧一发之机被凯撒率援军所救。之后,罗马军队在公元前53年对厄勃隆尼斯人和他们的盟友发动了惩罚性攻势,并几乎灭绝了厄勃隆尼斯部落。

高卢起义

相关条目

注脚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