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凤山龙山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鳳山龍山寺map
Remove ads

凤山龙山寺,旧称为凤山观音寺。是一间位于台湾高雄市凤山区的寺庙,建于清治时期乾隆初年,主祀观世音菩萨,早年为当地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1985年公告为原二级古迹,现升格为文化部所辖国定古迹,也是高雄唯一名列国定古迹的寺庙。 与凤山双慈亭、凤山开漳圣王庙、凤山城隍庙 并称,人称“凤山四大古庙”。

事实速览 凤山龙山寺 Fengshan Longshan Temple, 基本信息 ...
事实速览 凤山龙山寺, 别称 ...
Remove ads

沿革

凤山龙山寺为清领时期在台湾就已存在的七座龙山寺之一,其余六座则分别为淡水龙山寺艋舺龙山寺林口龙山寺大溪龙山寺鹿港龙山寺台南龙山寺,主要信众为来自泉州三邑地区的三邑人,此寺庙的信仰系统,都是源自于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泉安龙山寺,而凤山龙山寺台湾所在位置最南的龙山寺。[1]

依据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重修凤山县志》记载之“龙山寺位陂头街草店尾”,以及最早的匾额“南云东照”推断,凤山龙山寺早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前就已建立,并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间就已有基本规模。

另一民间起源则相传,康熙年间曾有来自福建的先民,由于随身携带来自晋江龙山寺的观音菩萨香火袋,行经现址一口古井汲水止渴前,将香火包挂在井旁之石榴树上,离去后忘记带走,到了夜晚,香火袋却突然发光引起周围的居民好奇,后认为是菩萨显灵而贡奉香火,并将原本的蕃石榴树枝刻成观音佛像。[2],由于庙宇邻近凤山溪与码头,在水利、舟楫出入之便,与凤山地区的历史发展紧密连结,更迅速发展为香火鼎盛的寺庙,龙山寺分别在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由地方官最后一次大规模的修建,此时建筑物的基本格局大致奠定今日的规模。后在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总董张源裕等人、及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管理人丁振凤等人再度重修。

日治时期,曾在昭和8年(1933年)将两侧的护龙改建成西洋式建筑,战后时期为解决屋龄老旧问题,1958年曾进行三川门与正殿的整修,从台南聘请陈玉峰施作门神彩绘。

1984年,依法成立凤山市龙山寺管理委员会,主委吴玉郎极力推动文资保护,因而在1985年获指定为省辖第二级古迹(现已升格国定古迹),1988年,凤山龙山寺完成第一期修护工程,并聘请潘岳雄重绘门神,同时将护龙改建为钢筋混凝土两层楼仿古楼房,增建钟鼓楼,后在1994年完成第二期屋脊修护工程。2012年9月5日凌晨两点,凤山龙山寺发生火灾,主要受损部分有三川殿、中门木栅栏、门神彩绘、门扇及抱鼓石等区域。[3]

Remove ads

建筑设计

凤山龙山寺现址位于凤山县新城大东门遗址旁,建筑坐南朝北由三川殿、过廊、左右厢房、正殿、左殿、右殿等所组成,建筑结构属于工字殿,为两落格局建筑。其中三川门最具特色之处,则采取建筑入口处内缩,形成檐下有步口廊设大门的“凹寿式”作法,左侧厢房前的空地目前放置过去整修龙山寺所建的碑林,共有七座古碑,此外三川门与正殿之间则设置拜亭,使得建筑物形成连贯性的空间。[4]

龙山寺庙中的泥塑雕工以精致著称。保存包括石匠、木匠、雕花匠、泥塑匠的剪黏、彩绘作品,文人雅士题写的对联、匾额。

龙山寺旁建有观音文化大楼,奉祀观音佛祖等众圣真。

匾额

1.正殿神龛上所悬挂的“南云东照”匾,是寺中历史最悠久的古匾,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所献。[5][6]

2.三川殿正门高悬“墨名儒行”匾,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由赐进士出身文林郎晋江林聪敬题

奉祀圣真

图片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