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鸡血疗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鸡血疗法,也称之为“打鸡血治百病”,简称“打鸡血”,是中国1960年代至文化大革命初期,流行的治疗方法 [1] ,或成人养生法,是“文革”异端疗法之一[2][3]。
1966年,由于毛泽东对中央卫生部的批评,以及上海红卫兵于1967年刊发《上海鸡血疗法》小册子[4]批判中央卫生部和上海卫生局坚持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利用“权威专家”的“洋框框”对待新生事物,去禁鸡血疗法,对人民健康造成损失。
1966年12月,卫生部以“急件”形式,撤销了1965年发布的《关于“鸡血疗法”的通知》,承认禁止鸡血疗法的错误;之后两年鸡血疗法在中国大陆鼎盛[5]。
鸡血疗法虽是“文革”异端疗法的现象,后来在互联网文化中重新因“打鸡血”一词成为流用用语。
疗法与成效
鸡血疗法本身的科学性没有得到理论和临床的证实,借苏联当时盛行“组织疗法”的治病方式,鸡血疗法的发明人俞昌时自行印制《鸡血疗法简说》[6],历经上海市卫生局静安区分局调查,并于提交《上无三厂医疗卫生工作并鸡血注射实验报告》,表明打鸡血虽然有效,但明显没有俞医生说的那么神奇,认为“鸡血疗法”需要进一步实验,才能证实效果如何。然而俞医生认为,实验小组的专家刻意夸大了打鸡血的副作用,在人体实验方面不够大胆;且主张脱敏鸡血粉不但制作成本高昂,其疗效也比新鲜鸡血差。他还认为实验小组的个别专家,严重违背了当时“多快好省”的号召,存在严重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等问题[2][3]。
1964年12月12日,俞昌时给卫生部、中国科学院写信申诉。[6]在俞的申诉信中写道:“鸡血疗法”当时也得到了“医务界许多正直而前进的人士”一致“公认”;尤其在中医界,一些有名望的中医,认为它是祖国医学的固有遗产,应发扬光大,作为创造我国新医药学派的重要项目之一。俞昌时并不满足于肌肉注射鸡血,而是“现已成功地发展到对人作静脉注射”,虽然尚在缜密试用中,“但望其前途,将是对人类更大贡献的发展方向”。
1965年6月12日,上海市卫生局召开了专家座谈会,坚持认为:鲜鸡血是有异性蛋白过敏性血清反应存在,不安全,“目前虽未发生死亡事故,但如继续应用下去,意外事故势所难免,特别鲜鸡血治疗对象均为慢性病,该病本身无多大危险性,而治疗却冒着危险更值得考虑。”半月后,上海市卫生局写了《关于鸡血疗法的情况和处理意见的报告》呈送卫生部,称将限令俞立即停止私自给病人注射鲜鸡血试验的行为。
1965年7月23日,卫生部下发了《关于“鸡血疗法”的通知》,同意上海市卫生局调查报告的看法和处理意见,通知强调,“今后,应禁止医务人员用鲜鸡血给病人治病,以免发生过敏危险。群众要求医务人员用鲜鸡血给予治疗者,应加以劝阻。对于群众中流行的各种传说,应进行必要的澄清和解释。”[6]

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量的非正常死亡、流血,使人们意识到生命的脆弱、易逝,因此特别重视肉体生命的保全。只是借助于西洋注射器械,又有了些“洋为中用”的科学色彩、现代意味,似乎愈发增加了可信度;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一哄而起、应和者特别地多。1980年代,相声演员姜昆曾创作《红茶菌和打鸡血》对其进行讽刺。现代汉语也经常用“打鸡血”形容一个人过于亢奋。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