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鹿港公会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鹿港公会堂是位在台湾彰化县鹿港镇的县定古迹,公告于2000年7月14日[2]。公会堂位置过去是厦郊会馆与供奉苏府王爷的万春宫所在地,后拆除兴建公会堂[1];于2010年改为鹿港艺文馆使用。
历史背景
建设起源: 大正八年(1919年)陈怀澄继庄士哲担任鹿港区长,翌年十月转任街长,共任职十二年。陈怀澄将其祖父陈克劝与厦郊商人集资兴建的万春宫与厦郊会馆拆除,以供当时人口已有36000多人的鹿港街聚会使用[1]。之后,公会堂于昭和三年(1928年)8月举行上栋式[3],11月4日举行落成式[4][5]。根据〈鹿港公会堂记〉的记载,工程费用的15650圆有12000圆由鹿港街役场支付,余款则由如辜显荣、鹿港信用组合、新高制糖会社、明治制糖会社溪湖工场等仕绅商贾捐款4115元[6];拆卸古庙的材木、古砖等值约4850圆,供用者不计在上列费用之中[6]。
战后用途: 二站改称“中山堂”,曾作为中国国民党鹿港区党部办公室[1]。
1980年地方居民募款重修公会堂,隔年1月20日正式使用,成为鹿港老人会馆[1][2]。
2007年因老旧进行整修,老人会不满搬迁。[7]。最后工程仍得以进行。
2010年:修复完成,转型为鹿港艺文馆。
Remove ads
建筑设计
设计风格: 梁柱系统为钢筋混凝土,屋架为木结构与钢桁架。 屋瓦为水泥瓦[1],外墙饰有洗石子[2]。 受装饰艺术(Art Deco)影响,使用传统日本入母屋屋顶形式。 建筑内部设有六角釉面砖,结合台湾传统元素。 材料使用原有的万春宫的旧材部分重新利用于公会堂建设。
其他
万春宫因兴建鹿港公会堂而被拆掉的万春宫创建于乾隆卅四年(1769年),日治时期鹿港厦郊解散后香火衰微,此外在明治廿九年(1896年)曾被改为邮局暨办事人员宿舍[8]。而在万春宫被拆毁后,庙中神像等文物被安置到同样与庆昌行陈家关系密切的鹿港凤山寺里面[8]。
参考来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