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鹿野草蜥

蜥蜴科草蜥属爬行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鹿野草蜥
Remove ads

鹿野草蜥学名Takydromus luyeanus),俗称蛇舅母舅母蛇(台)。一种分布于台湾爬行动物,隶属于有鳞目蜥蜴科(正蜥科)草蜥属

事实速览 鹿野草蜥, 保护状况 ...
Remove ads

分类

本种原被视为台湾草蜥Takydromus formosanus)。2008年台湾学者林思民和吕光洋根据线粒体DNA序列证据及形态特征,从台湾草蜥分出2个隐存种,本种为其中之一。[2]模式产地台东县鹿野乡[3]

描述

体型纤细、鳞片粗糙,成体吻肛长约4.2至5.5公分,尾长约为吻肛长的2.5至3倍(断尾个体尾长较短)。雌雄二型性明显,雄性生殖期有乳白或乳黄色斑点,雌性则为淡褐色。具有通常二对鼠蹊孔与三对颏下鳞,腹鳞带棱脊。背鳞纵列数不超过43枚,第一趾节无弯曲。[4]

栖地繁殖=

活动期为3月至11月,多数个体一年内性成熟,夜间常栖于禾草等植物上,适应开阔草地。卵生,一窝产2至3枚卵。此种于2008年正式命名,分子亲缘上与分布偏北的翠斑草蜥为姊妹群,偶有杂交个体。[4]

分布

台湾特有种,分布于花莲与台东的低海拔草生环境,绿岛亦可见,但兰屿无发现纪录。花东纵谷及海岸山脉沿线各种草地—无论长草、短草或森林边缘—均可孕育庞大族群。[4]

保护

本种于2023年被收录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5]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