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黄埔西

香港九龙城区区议员选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黃埔西
Remove ads

黄埔西(英语:Whampoa West,代号G20)是香港九龙城区议会辖下的选区,1994年设立,2023年取消,末任区议员为九龙城区议会副主席邝葆贤

事实速览 黄埔西 Whampoa West, 国家/地区 ...

范围

选区位于红磡东南部,包括黄埔花园西面部分的金柏苑、锦桃苑、翠杨苑和紫荆苑,以及海滨南岸(在早期只包括屋苑在红磡道以西的4座大厦,2010年起东面的3座大厦亦划入本区)。其相连的选区有黄埔东红磡湾和跨区(油尖旺区尖沙咀)的尖东及京士柏选区,由于区内没有合适地点,投票站设于黄埔东区内的圣公会奉基千禧小学

沿革

1982年由于当时的黄埔船坞并非住宅区,没有常住人口而划到红磡北选区。但自从于1980年代黄埔船坞结业并开始兴建黄埔花园之后,加上随着红磡湾填海工程的展开,为减低填海完成后土地的增加所造成的人口增加而加重选举点票负荷,而于1991年把戴亚街以南的地方(即黄埔花园)从红磡北分拆出来,命名为黄埔双议席选区,由于黄埔花园项目是自西向东兴建发展的,因此才没有分成东西两部。

1993年港督彭定康推行政改方案改革区议会,取消所有委任议席及双议席选区制度,全面实行单议席单票制,并改由选区分界及选举事务委员会制定,区议会选区数目亦因应人口变动而大幅增加,透过船景街为界,把以西部分划为黄埔西选区。

1994年区议会选举,两个原黄埔区议员未有于本区出选,由九龙城居民协会刘伟荣港同盟汇点联合推荐的杨荣显及自由党林健文竞逐,最终刘以758票击败杨的613票及林的417票[5]

1999年区议会选举,林健文改以民主党名义参选,再次对上刘伟荣,结果由刘以1,149票多于林的831票当选。

2003年区议会选举,林健文转往海心选区参选,民主党未有派人,由独立郑治国对上九龙城居民协会支持的刘伟荣,基于七一效应带动投票人数增加,刘以1,642票多于郑的919票而连任。

2007年区议会选举民主党派出陈松光参选对上刘伟荣,结果由刘以1,716票多于民主党陈松光的925票胜出。

2011年区议会选举,民主党因应香港理工大学讲师黄碧云于黄埔东参选,同时派出大学生卢俊杰参选本区。基于现任优势,刘以1,710票多于多于卢的958票当选。

2001年至2012年的各项选举,黄埔西的投票站都是设于马头涌官立小学 (红磡湾)[6],然而在2015年区议会选举中却改于不属于黄埔西选区范围的圣公会奉基千禧小学举行,与黄埔东的投票站葛量洪校友会黄埔学校仅一街之隔。

2015年区议会选举,传统泛民弃战黄埔东西两区,结果伞后团体青年新政派出的邝葆贤以不足50票之差击败竞选连任的西九新动力的刘伟荣,使刘成为当届唯一竞选落败的区议会主席。邝在2016年退出青年新政,成为独立议员。

2019年区议会选举,邝葆贤以约千八票大幅扔离来自西九新动力的对手郑晓玲,成功连任,成为该届九龙城区得票最高者。2020年在泛民主派得到九龙城区议会主导权下,邝获推举为区议会副主席。2021年7月,因应政府计划追讨协助民主派初选区议员的酬金津贴传闻所带动的区议员辞职潮中,邝葆贤辞去区议员职务。

Remove ads

人口

参考2011年人口普查结果,区内人口约21,793人[7],而当中约百分之90.8为华人(19789人),由于区内不少乃中产阶层,因此都有能力聘请外佣,使该区来自菲律宾印尼的居民都分别占区内人口排名第二和第三,当中大部分都属女佣。另外自建区起,不少来港工作的日本人和外藉人士都在此区居住。

历届议员

更多信息 选区名称, 届别 ...

历届选举结果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