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黑星灰蝶
灰蝶科美姬灰蝶属蝴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黑星灰蝶(学名:Megisba malaya),又名暗灰蝶、台湾黑星小灰蝶、美姬灰蝶、血桐黑星灰蝶、马来灰蝶、台湾黑星小灰蝶。 是一种分布于南亚与东南亚的小型蝴蝶。[1] 此物种最早于1928年由托马斯·霍斯菲尔德描述。
分布范围从斯里兰卡与印度南部延伸至孟加拉,并从库马盎专区到印度的阿萨姆邦[2]与尼泊尔,再至缅甸。此蝴蝶亦见于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牠通常不是稀有物种,但在部分地区可能较为罕见甚至稀少。[3][4]

Remove ads
描述
此蝴蝶与黑点灰蝶相似,尤其在飞行时。雌蝶的前翅较雄蝶宽大且更为圆润。[1]
雨季型态: 翅背面:颜色从暗淡偏浅的褐色至深褐色不等,有些标本色泽近乎一致,另有些则在前翅中央区块有或多或少明显的淡色斑块。后翅:颜色均一;翅脉1末端具细短丝状尾突,但常常缺失。翅腹面:白色。前翅:具下列褐色斑纹:翅室内一斑点;横向短线出现在翅室脉上;一列后中带弯曲的横向斑点或极短横条,自翅前缘延伸至后缘,排列不规则;其后是一条细窄破碎横线;再之后是亚末端一列较宽的横斑,与末端细线。翅尖处标记模糊,形成一小块褐色阴影斑,近翅前缘的翅脉10、11与12终端各有一极小褐点。
后翅:近翅基有三枚横列小斑,翅前缘下方有一大而明显的圆形斑及翅后缘中部一较小黑斑;两斑之间与翅室脉上各有不规则且偏淡的褐色横斑,其后与前翅相同,分布着外后中带细褐线、一列亚末端褐斑或黑斑,及黑色末端线。前翅与后翅的缘毛为白色,于前翅尖转为深褐色。触角、头部、胸部与腹部为深褐色,触角内侧有细白环纹;腹面:口器、胸部与腹部为雪白色,口器第三节为细长针状,颜色显著为褐色。[5][6]
干季世代: 与雨季世代非常相似,但前翅背面具一大而椭圆、倾斜放置的白色锥形斑,自后缘中部延伸至翅脉4。部分标本中,该白斑延伸至后翅。翅腹面:与雨季型相似,但所有斑纹皆更粗、更宽且更明显。前翅:在部分标本中,前缘与翅尖有大片模糊扩散的暗褐色阴影;后中带褐色线转化为一列细月斑,向外沿翅脉延展,与末端细褐线连接,于间隙中形成白底斑列,每个白斑中央具一黑色或深褐色近三角形小斑。后翅:末端斑纹变化与前翅相同;第3区间的亚末端黑斑比其余斑更大更明显;大型前缘下黑斑常被前方与后方两个银白斑所分割。触角、头部、胸部与腹部如雨季型标本,但背面稍深。[5]
Remove ads
亚种
生态与生活史
黑星灰蝶为常绿森林中的蝴蝶。其毛毛虫为浅绿色,蛆形,中段膨大蛹体短粗,两端钝圆。[8]
幼虫以大戟科、鼠李科、无患子科及大麻科等植物的花、花苞、新芽与幼叶为食。寄主植物包括野桐、白匏子、扛香藤、血桐(大戟科),桶钩藤(鼠李科),止宫树(无患子科),山黄麻(大麻科)等。[9]
成蝶飞行高度低,贴近地面。常见于森林空地与林缘地带。雄蝶喜于牛粪与潮湿地吸水,但至少在婆罗洲,且很可能于其他地区亦然,并不常于腐肉或熟烂水果上出现。[8][10]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