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61年太平洋台风季

太平洋台风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61年太平洋颱風季
Remove ads

1961年太平洋台风季泛指在1961年全年内的任何时间,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国海所产生的热带气旋。虽然有关方面并没有设下本台风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分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通常都会于五月至十二月期间形成。

事实速览 1961年太平洋台风季, 气旋季长度 ...

本条目的范围仅局限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东的太平洋水域产生的风暴则被称为飓风,并被列入1961年太平洋飓风季。在西太平洋产生的热带风暴是由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命名,国际编号为61xx。而凡进入或产生于菲律宾风暴责任范围以内的热带低气压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 (PAGASA) 都会为它们订立一个菲律宾名称,作当地警报用途;因此同一个风暴有时候会有两个不同的名称。

以下各热带气旋资讯以热带气旋存在期间的最强形态为准。

Remove ads

热带气旋

在1961年,有69个热带低气压形成,其中31个成为了热带风暴。20个成为了台风。5个更成为了超级台风。

热带风暴丽坦(Rita)

事实速览 持续日期, 强度 ...

热带风暴苏珊(Susan)

事实速览 持续日期, 强度 ...

超级台风蒂丝(Tess)

事实速览 持续日期, 强度 ...

热带风暴维奥娜(Viola)

事实速览 持续日期, 强度 ...

热带风暴温妮(Winnie)

事实速览 持续日期, 强度 ...

台风爱丽斯(Alice)

事实速览 持续日期, 强度 ...

一个低压区于5月13日横过菲律宾南部,并于翌日进入南海。两日后,该低压区在南海中部,即在北纬14.5度,东经115度附近的海面增强为热带低气压,及转向西北偏北移动。经多日的进一步增强,它于5月18日增强成台风,被命名为爱丽斯。之后爱丽斯再转向东北偏北移动,掠过南海北部,于5月19日在香港登陆,登陆后随即在广东东部转向东北移动及减弱,两日后从浙江省沿岸进入东海,及后逐渐消散。[1]

超级台风贝蒂(Betty)

事实速览 持续日期, 强度 ...

台风寇拉(Cora)

事实速览 持续日期, 强度 ...

热带风暴都丽丝(Doris)

事实速览 持续日期, 强度 ...

台风艾尔西(Elsie)

事实速览 持续日期, 强度 ...

热带风暴芙劳西(Flossie)

事实速览 持续日期, 强度 ...

热带风暴格雷斯(Grace)

事实速览 持续日期, 强度 ...

台风海伦(Helen)

事实速览 持续日期, 强度 ...

台风艾达(Ida)

事实速览 持续日期, 强度 ...

台风裘恩(June)

事实速览 持续日期, 强度 ...

台风凯西(Kathy)

事实速览 持续日期, 强度 ...

台风劳娜(Lorna)

事实速览 持续日期, 强度 ...

1961年8月19日上午8时,一个低压区正在133.6°E,12.1°N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发展,8月19日下午14时,NMCJTWC升格该低压区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20W。热带低压20W在广阔的西北太平洋上稳定地向西北方向移动。8月20日14时,NMC升格20W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劳娜”(Lorna),此时风暴位于130.1°E,15.7°N并在持续增强中。到了8月21日14时,劳娜被升格为台风,其结构亦已经相当成熟,中心风速已达35m/s(蒲氏12级,NMC台风等级,JTWC一级台风等级),几乎与此同时,劳娜突然转向西南方向行进,移动方向几乎转了90°!劳娜仍在继续增强。

8月22日02时,劳娜恢复向西北方向移动,于当日上午8时开始在127.3°E,16.8°N附近停滞打转,当天晚8时即被再次升格为强台风。8月23日起,劳娜再次恢复向西北方向前进,强度继续增强,并把矛头对准台湾。等到8月24日2时,劳娜中心风速已达55m/s,被NMC升格为超强台风,劳娜的增强并没有因为达到超强台风级而停止,而是不断快速增强。

8月24日14时,劳娜达到了生命史上的峰值强度—65m/s(蒲氏18级,JTWC四级台风强度),此时劳娜环流成熟,风眼结构良好,眼墙清晰。8月24日20时,超强台风劳娜集结于台湾恒春东南165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8月25日5时许,劳娜携55m/s的狂风登陆台湾屏东,登陆后,由于受到中央山脉的阻隔,环流被切离,强度因此加速减弱,8月25日10时出海时,已经减弱为强台风,风速也减至45m/s,有14级。

次日凌晨2时,劳娜以强热带风暴的强度登陆厦门,中心风速30m/s。登陆后,劳娜并没有像其他热带气旋一样迅速减弱消散,而是减弱为热带扰动后继续向西北行进,于8月27日20时在衡阳市附近转向西南偏西前进。8月28日08时,劳娜在永州再次转向西南偏南方向。8月28日14时,劳娜受地形的牵制,转向西南方向前进,并于当晚20时抵达桂林漓江,沿途的西南水库杨堤乡严加防备即将到来的强降水。晚22时,NMC对劳娜停止编号。1961年8月23日上午,劳娜在停编后不久终于减弱消散。

超强台风劳娜登陆70余小时后才彻底消散,创造了热带气旋登陆后不消散的时间记录。

热带风暴梅瑞(Marie)

事实速览 持续日期, 强度 ...

超强台风南施(Nancy)

事实速览 持续日期, 强度 ...

一个热带低气压于1961年9月7日在瓜加林环礁附近(北纬8.8度,东经161.6度)形成,在不远处先后迅速增强为热带风暴台风,命名为南施。受惠著西太平洋的水温高、幅散及幅合强劲和风切变低的环境下,南施渐渐向西移动及爆发性增强,并于9月9日增强为五级台风[2]。在随后几天仍能维持其强度,于9月12日达到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所定一分钟平均风速185(345公里每小时)的颠峰强度,其中心最低气压低至882百帕斯卡

稍后,南施在琉球群岛登陆,并转向偏北方向移动,掠过冲绳县奄美大岛。之后转向东北方向移动,趋向日本本州一带。9月16日上午9时在室户岬以西登陆,4小时后在兵库县尼崎市西宫市之间再次登陆。登陆后的南施迅速横过本州,且速度不断加快,达到颠峰移动速度100公里每小时(65英里每小时)或55[3]。后南施掠过北海道,不会儿进入鄂霍次克海并减弱为热带风暴,于9月17日受西风槽影响而转变成温带气旋,最后经过堪察加半岛进入白令海[4]

台风奥嘉(Olga)

事实速览 持续日期, 强度 ...

热带气旋奥嘉是1961年香港第二个悬挂五号或以上风球的热带气旋。

9月8日上午,一个热带低气压形成,并命名为奥嘉,天文台在中午12时45分悬挂一号风球,当时奥嘉集结在香港之东南约370公里。随着奥嘉增强为热带风暴,天文台在在下午5时15分改挂三号风球,当时奥嘉集结在香港之东南约300公里。9月9日午夜,奥嘉增强为强烈热带风暴,日间逐渐接近广东沿岸,天文台遂于下午5时45分改挂五号风球,当时奥嘉集结于香港之东南偏东约135公里,离岸及高地吹烈风。

奥嘉于9月10午夜前后在惠州市惠东县登陆,并减弱为热带风暴,于凌晨2时最接近香港,在天文台总部东北约80公里掠过。因应风向转变,天文台于上午2时35分改挂六号风球。日出前后,烈风逐渐减退,天文台在上午8时10分改挂三号风球,当时奥嘉集结在香港以北约120公里。 所有热带气旋警告信号于下午1时10分除下,奥嘉并在香港西北偏北约180公里的广东内陆消散。

超级台风柏美娜(Pamela)

事实速览 持续日期, 强度 ...

1961年9月6日,关岛海面生成一热带低气压,以每小时2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移动,但是之后导引气流不明显,7日至9日时速只有5公里,而当时它发展的很缓慢,一直到9月9日下午才增强为轻度台风(以现在的标准应该尚未成为轻度台风),此时它来到了硫磺岛西南海面上约850公里,此时台风才开始快速增强,从中心最大风速每秒15米到隔日上午的35米,速度开始加快,每小时增为15公里往西北西移动,柏美娜此时已经为中度台风

9月11日上午,柏美娜已经走到了那霸南方海面,北方有高压阻挡之下偏西前进,气压为950毫巴,中心最大风速已经到达了50米,强度发展成当时强烈台风的标准,同时速度急增到时速33公里,使其偏西路径直接对台湾构成威胁。傍晚八点,柏美娜中心最低气压降到930毫巴,中心最大风速增加到每秒60米的最高强度,而当时距离花莲东方只有270公里。及后,在12日凌晨两点,登陆了宜花交界一带。

热带风暴鲁碧(Ruby)

事实速览 持续日期, 强度 ...

台风沙莉(Sally)

事实速览 持续日期, 强度 ...

超级台风蒂达(Tilda)

事实速览 持续日期, 强度 ...

超级台风卫莱特(Violet)

事实速览 持续日期, 强度 ...

热带风暴魏达(Wilda)

事实速览 持续日期, 强度 ...

热带风暴安妮塔(Anita)

事实速览 持续日期, 强度 ...

台风毕莉(Billie)

事实速览 持续日期, 强度 ...

台风葛莱拉(Clara)

事实速览 持续日期, 强度 ...

超级台风戴特(Dot)

事实速览 持续日期, 强度 ...

超级台风艾伦(Ellen)

事实速览 持续日期, 强度 ...

热带气旋名单

  • Agnes
  • Bess
  • Carmen
  • Della
  • Elaine
  • Faye
  • Gloria
  • Hester
  • Irma
  • Judy
  • Kit
  • Lola
  • Mamie
  • Nina
  • Ora
  • Phyllis
  • Rita 1W
  • Susan 4W
  • Tess 5W
  • Viola 6W
  • Winnie 9W
  • Alice 10W
  • Betty 11W
  • Cora 20W
  • Doris 19W
  • Elsie 26W
  • Flossie 28W
  • Grace 30W
  • Helen 31W
  • Ida 32W
  • June 33W
  • Kathy 39W
  • Lorna 42W
  • Marie 49W
  • Nancy 52W
  • Olga 51W
  • Pamela 50W
  • Ruby 53W
  • Sally 54W
  • Tilda 55W
  • Violet 56W
  • Wilda 58W
  • Anita 60W
  • Billie 62W
  • Clara 63W
  • Dot 66W
  • Ellen 69W
  • Fran
  • Georgia
  • Hope
  • Iris
  • Joan
  • Kate
  • Louise
  • Marge
  • Nora
  • Opal
  • Patsy
  • Ruth
  • Sarah
  • Thelma
  • Vera
  • Wanda
  • Amy
  • Babs
  • Charlotte
  • Dinah
  • Emma
  • Freda
  • Gilda
  • Harriet
  • Ivy
  • Jean
  • Karen
  • Lucy
  • Mary
  • Nadine
  • Olive
  • Polly
  • Rose
  • Shirley
  • Trix
  • Virginia
  • Wendy

参考资料

内部链接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