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06年捷克议会选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06年捷克大选(或者2006年捷克众议院选举;捷语:Volby do Poslanecké sněmovny Parlamentu České republiky 2006)于2006年6月2日至3日在捷克的14个州份中举行,以选出新任捷克众议院议员[1]。按照捷克选举法规定,只有得票率超过5%的政党方可以进入新一届议会[2]。
选举数日前,反有组织犯罪部门负责人扬·库比采的一份机密报告被泄露给媒体,引发了一场重大丑闻,指控执政的社会民主党(ČSSD)腐败并干涉警方调查。
该届投票率64.42%比上届2002年议会选举提高。公民民主党(ODS)和社会民主党这两大主要政党均获得了有史以来最高的选票率,绿党(SZ)则首度与众议院取得席次。
尽管米雷克·托波拉内克领导的公民民主党以微弱优势成为第一大党,但与第二大党社民党之间席次分布接近,导致议会没有单一阵营可以轻易过半(过半需要101席),形成悬峙议会,组阁陷入僵局。经过数月僵持,公民民主党、基民盟—人民党(KDU-ČSL)和绿党组成的联合政府于2007年1月19日通过了信任投票(两名社名党议员弃权)。该次组阁过程耗时超过7个月,是捷克史上最长的组阁期之一。
Remove ads
结果
最终共有5个政党获得席次,但未有任何单一政党获得明显优势,并且各联盟间呈现拉锯,同时在得票分布上呈现明显地域差异[3]:
中间偏右的公民民主党(ODS)拿下35.38%的选票与81席,主要集中在波希米亚地区(西部和北部),特别是布拉格及周边呈现压倒性优势。
中间偏左的社会民主党(ČSSD)获得32.32%的选票与74席,在摩拉维亚(东南部)和波希米亚南部部分地区有较明显优势。
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KSČM)及基民盟—人民党(KDU-ČSL)得票率双双下滑,但各自保有地区性的影响力,特别是基民盟—人民党在摩拉维亚部分地区有深厚的基层支持。
绿党(SZ)获得6席,影响力有限但表现出一定的年轻及城市选民支持。
Remove ads
- 主要政党各县得票率分布图
-
公民民主党(ODS)
-
社会民主党(ČSSD)
-
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KSČM)
-
基民盟—人民党(KDU-ČSL)
-
绿党(SZ)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