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06年跨大西洋航机恐怖袭击阴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06年跨大西洋航机恐怖袭击阴谋是指一宗恐怖份子怀疑会在英国飞往美国或加拿大的航班上发动爆炸的阴谋。[1]2006年8月10日,伦敦警察厅宣布拘捕本次阴谋的主要涉案人士,全部都是拥有英国国籍的伊斯兰教徒。当局表示由于有关袭击计划“已经接近执行阶段”,所以立即干扰这次阴谋。[2][3][4]据美国情报方面官员称,涉案人士计划于拘捕行动后两天内进行袭击预演。[5]但是据不知名的保安方面消息指,涉案人士尚未购票,而部分更未持有护照。[6][7]当局亦在巴基斯坦拘捕部分涉案人士。[8]警方消息在8月17日向英国广播公司透露,在海威科姆的树林里发现一个装有所有可以组装炸弹材料的公事包,而第二天警方也怀疑在检获的手提电脑中,找到被捕疑犯制作的殉道录影片段。伦敦警方尚未对其发现发表正式声明。[9]

施袭范围
伦敦警察厅副总监保罗·斯蒂文森相信,涉案人士计划在他们携带的手提行李中放置炸弹,在从英国飞往美国或加拿大的航班途中炸毁最多10架航机。[10]据报导,此次计划的袭击目标,包括由伦敦希斯路机场起飞,前往芝加哥、纽约、旧金山、华盛顿、多伦多和满地可,属加拿大航空、美国联合航空和美国航空的航机。[11]英国广播公司国家安全特约记者歌顿·高理拉表示涉案人士涉嫌发动一波接一波的袭击,每次袭击三架航机。[10]各方报导中所影响的航机数目颇有出入,有报导指3架,也有报导指有多达12架受影响。[12][13]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麦克·切尔托夫在一份新闻发布会中指出,有“多架商业客机”是今次阴谋的目标。[14]部分报导称,袭击原计划于8月16日进行,但警方称暂时没有证据指出袭击的确实日期。[15][16]根据情报方面人士的消息,袭击特意被安排在九一一事件5周年前夕发生。[17]
液体炸药
据多家媒体报道,有关人士涉嫌计划在袭击中使用液体炸药。[10]美国广播公司报导指计划涉及在改装过的运动饮品容器内,收藏爆炸品。策划人士曾计划,将瓶口维持密封,内盛原有的饮品,但却在底部加装假的瓶底,放进染红了的液体或凝胶炸药,使其与原来饮品颜色相同。[18]
现存已知的液体或凝胶爆炸品有多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一篇文章估计涉案人士可能使用液体爆炸品,与于伦敦七七爆炸事件所用的固体有机过氧化物化学成分相似,基于过氧化氢制造,然后以自制、内含即弃型相机闪光灯的装置引爆炸弹。[19]其他媒体也提到一种基于过氧化物的爆炸品。[20]美国当局,联邦调查局和国土安全部,提供了两种基于过氧化物而可能用于袭击的化学品名称:三过氧化三丙酮(TATP)和六亚甲基三过氧化二胺(HMTD)。这些基于过氧化物的液体炸药“对热力、撞击和摩擦力敏感,只需明火或电流便可引爆,亦可用来制造自制引爆器”。[21][22]
调查与拘捕

警方指已经持续数月监察这次阴谋,而在2006年8月9日当决定采取紧急行动,干扰相信正在进行的计划时,调查进入了关键时刻。[3]据美国政府消息人士透露,英方曾经派出卧底混入策划人士中。[23]来自美国国土安全部的消息称,疑犯曾经接收到一条内容为“立即进行你们的袭击”的加密信息。[24]
警方拘捕了24名疑犯,但其中一人未被落案起诉而获释。[25]警方在通宵行动中,分别在伦敦、伯明翰和位于白金汉郡的海威科姆拘捕了21人。其中两人在伯明翰被捕,另有四人在海威科姆被捕。[26]本次阴谋的主要涉案人士,据报都是在英国本土出生的回教徒,部分为巴基斯坦裔人士。[27][28][10]当中三名疑犯是刚改信奉回教的新信徒。[29]
英国内务大臣韦俊安在一次记者会上称,相信本次阴谋的主要涉案人士都已经被拘留,但不排除会拘捕更多涉案人士。[30]英国警方称,仍在寻找两名涉案人士协助调查。[16]美国国土安全部相信,最终可能有多达50人涉案。[31]
警方扣留疑犯满一星期后,须要释放他们,除非当局向法院申请延长时间审问疑犯。8月16日,法院准许警方将其中21人扣留多7天,有两人获准被扣留多5天。另有一名于8月15日被捕的疑犯则获释而未被起诉。截至8月15日,警方进行了46宗入屋搜查,其中22宗尚在进行,另有搜查了20辆车辆。搜查行动预计需六星期完成。有报道指警方在海威科姆的树林里检获两枝枪械,但当局未能证实,然而英国广播公司证实当局检获了“相关的物品”。警方也在伯克郡境内一间位于雷丁和两间位于斯劳的网吧内带走电脑等设施返署调查。[32]
英国广播公司在8月11日报道,七名疑犯,包括两名英籍人士,被拘留在巴基斯坦。[33]巴基斯坦当局消息指,最少有七名其他人士被捕。[34]美国广播公司报道,在巴基斯坦的拘捕行动,可能明显地加快了今次的调查工作。[35]
英国反恐专家保罗·比弗说这次阴谋可能由激进伊斯兰武装组织阿尔盖达背后策划,而该组织数周前才威胁会袭击位于英国的航空设施。[36] 美国国土安全部秘书长麦克·切尔托夫称本次阴谋经过精心策划,已经到了施袭前的最后阶段,而且“具阿尔盖达计划的暗示”。[4]根据各方的新闻稿,难以判断袭击是否已经被决定发动。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当局检获最少一套殉道录影片段,但警方随后否认,称只找到“录影证据”。[19] [16]多家媒体只提到在一次警方搜查中,当局发现了一套殉道“影带”。[37]
Remove ads
与最早的报告相反,英国某高级官员称袭击并非迫在眉睫,指疑犯尚未购买机票。部分疑犯甚至没有持有护照。[7]美国某官员也承认美英双方对拘捕的时间存有争议,指有英国官员称袭击并非即时会发生。该名英国官员也声称美方曾经威胁英方,如果不立即拘捕身在巴基斯坦的疑犯主脑拉希德·罗夫(Rashid Rauf),美方就会自行引渡他。[7]
白宫国土安全顾问法兰西丝·汤森否认所有有关英美双方不协调的报道,指“英美双方官员不存在不合”。
巴基斯坦初时因被认为能及时阻止袭击发生,其作风被媒体称许。然而,主要报章包括《星期日泰晤士报》对巴基斯坦在反恐战争的角色表示关注,指巴国军方在营运疑犯曾经就读的训练营上有重大角色。[38]有关报章指出其中一人在巴国军队的军营被捕,以支持政府与疑犯有关连的说法。[38]最近报道也指疑凶背后受到“慈善团体”资助,而那些团体本应是救助2005年克什米尔大地震灾民的。[39]联邦调查局和苏格兰场正在调查本次事件与克什米尔恐怖份子与涉案人士的金钱来源的联系。[40]据巴基斯坦和国际媒体报道,拉希德·罗夫与克什米尔的穆罕默德军有联系。这个组织被几个国家视为恐怖组织。[41]报道亦指罗夫与印度头号通辑犯马苏德·阿查尔有紧密的亲戚关系。[42]
多份报章的社评与论坛版都炮轰巴基斯坦窝藏恐怖份子。《洛杉矶时报》说“一位在亚洲的盟友栖身了很多在反恐战争上与美国为敌的人”。[43]其他传媒质疑巴基斯坦声称打击恐怖份子的承诺,指出虽然该国与美国合作多年,武装份子仍然能由巴基斯坦出动。[44]多份报章如《阿拉伯报》(Al Arab)[45]、《先锋报》[46]以及全球化研究中心(Centre for Research on Globalization)的专栏作家认为巴基斯坦的情报当局是今次“恐怖阴谋”背后的主要人物。[47] 另一份报章《印度斯坦时报》相信巴国情报当局可能具双重角色,同时描绘和破解同一宗阴谋。[48]
Remove ads
有些阴谋论网站和网志认为整件事情可能是由布殊和贝理雅一手策划,希望在反伊斯兰恐怖主义上赢得更多支持,以挽救他们江河日下的民望。[49]英籍人士当中的回教徒据报也对今次事件持审慎态度。[50]前英国驻乌兹别克大使Craig Murray在网上发表文章,质疑恐袭阴谋的真确性。他指出警方从来没有检获爆炸品,估计首脑罗夫是在酷刑下在巴基斯坦被迫策划阴谋。[51]The Register刊登了一篇文章,探讨在机上从相关液体制造三过氧化三丙酮的可行性,得出的结论是不可能。[52]
疑犯
在英国落网的25名疑犯中,有19名的名字被英伦银行正式公开,全部居于英国国内[53],以宣布他们的财产已经被冻结。[54]有一人未被落案起诉而获释,故没有公布他的名字。随后另有一人被捕,后来也获释。现在已知的被捕人士包括:
- 阿卜杜拉·阿默·阿里(Abdula Ahmed Ali),1980年10月10日出生,(伦敦E17沃瑟姆斯都[Walthamstow])
- 科瑟·阿里(Cossor Ali),1982年12月14日出生,(沃瑟姆斯都)
- 纳比·候赛恩(Nabeel Hussain),1984年3月10日出生,(伦敦E4Chingford)
- 坦卫·候赛恩(Tanvir Hussain),1981年2月21日出生,(伦敦E10Leyton)
- 乌玛尔·候赛恩(Umair Hussain),1981年10月9日出生,(沃瑟姆斯都)医院负责人,据友人称,他最近到巴基斯坦探望祖母。[55]
- 阿珊·阿卜杜拉·汗(Assan Abdullah Khan),1984年10月24日出生,(沃瑟姆斯都)。阿珊就读于赫特弗德郡大学。
- 瓦希德·阿拉法特·汗(Waheed Arafat Khan),1981年5月18日,(沃瑟姆斯都)与弟弟阿珊同住一间单边房屋。他们的邻居说他们是有一定技术的业余技工,常帮助邻居修理汽车。瓦希德已婚,并有一幼儿。两夫妇每天都到附近的清真寺祈祷。
- 奥斯曼·阿当·卡提贝(Osman Adam Khatib),1986年12月7日出生,(沃瑟姆斯都)
- 阿卜杜·门尼·巴提(Abdul Muneem Patel),1989年4月17日出生,(伦敦E5Clapton)
- 穆罕默德·乌斯曼·沙迪(Mohammed Usman Saddique),1982年4月23日出生,(沃瑟姆斯都),在他兄弟的薄饼店工作。绰号Uzi。他的友人说他受过高等教育,对健身狂热,但性格反叛。警方从他的居所带走录像和电脑光碟调查。
- 易卜拉钦·沙文(Ibrahim Savant,原名奥利华·沙文[Oliver Savant][56]),1980年12月19日出生,(沃瑟姆斯都)
- 阿敏·阿斯敏·塔里(Amin Asmin Tariq),1983年6月7日出生,(沃瑟姆斯都)
- 沙敏·穆罕默德·乌定(Shamin Mohammed Uddin),1970年11月22日出生,(伦敦Stoke Newington)案发前一个月迁进某公共屋邨单位。以前曾经参与健身,曾遭到暴力袭击并一度昏迷,其后罹患心理疾病。
- 瓦希德·查满(Waheed Zaman),1984年5月27日出生,(沃瑟姆斯都)于伦敦都会大学就读生物医学科学[57]。他是该大学伊斯兰学会的主席,住在女王路Queen's Road清真寺的对面。据称该清真寺也是今次事件最少八名疑犯崇拜的地方。查满的友人表示,查满当时忙于为大考复习,不可能会策动袭击。伊斯兰传道会(Tabligh Jamaat)定期有传道人到该清真寺讲道。[58]
- 沙萨·古兰·阿里(Shazad Khuram Ali),1979年6月11日出生,经营车行,相信他雇用了另一名疑犯萨瓦。账目显示车行去年损失了11,000英镑。邻居曾投诉他在自家花园搭建临时清真寺。最近曾经到巴基斯坦。
- 乌玛·伊斯兰(Umar Islam,原名布莱恩·杨[Brian Young][56]),1978年4月23日出生。事前任职巴士查票员。七七爆炸事件当天协助当局搜索其他可能未爆的炸弹,更在塔弗斯托广场巴士爆炸现场救助伤者。[59]
- 瓦辛·加钦尼(Waseem Kayani),1977年4月28日出生,出租车司机,与父母同住。平常身穿西式衣服。邻居称他走路明显有困难,蓄胡子时曾经把头剃光。最近与新娶妻子从巴基斯坦返国。
- 阿萨德·萨瓦(Assad Sarwar),1980年5月24日出生,家人指他从大学退学后,目标是成为伊斯兰传道会(Tablighi Jamaat)的信徒。他的兄弟Amjad说:“以前他在传道会,传道会是一回教派别,鼓励年青人蓄胡子,每天祈祷五次,先知[穆罕默德]每天如何过活,就是你应该如何过活。自此他活跃于宗教运动,以为宗教比读书重要。”[58]
- 阿卜杜拉·瓦希德(Abdul Waheed,原名唐·史都华-怀伊特[Don Stewart-Whyte][60][56],不在银行资产冻结名单中),约于1986年出生。他的父亲生前是保守党内的社运人士。居于伦敦北部的名模希素·史都华-怀伊特(Heather Stewart-Whyte)是瓦希德同父异母的姐姐。她说她从来没有跟瓦希德见过面。[61]
- 泰邑·罗夫(Tayib Rauf),1984年4月26日出生。
2006年8月22日,11名犯罪嫌疑人首次在伦敦一家法庭出庭应讯。[62]9月6日,英国警方证实,在该事件中被起诉的犯罪嫌疑人已达17人。[63]
Remove ads
五名巴基斯坦国民也同时被扣留。[65]
政治反应
搜捕行动进行前,政府高层曾经讨论阴谋。英国首相贝理雅数月前已经知道事件,在8月6日星期日向美国总统乔治·布殊提醒英方调查所得的情报[66]。
8月9日,距离拘捕行动前数小时,内务大臣韦俊安在人民智库(Demos)演说,暗示将会推出新一轮反恐法案,指英国面临“可能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持久的严重威胁”。[67]The following day he broke the news, the Prime Minister being abroad on holiday.[68]
美国方面则在一次多部门联合记者招待会时,由国土安全部部长切尔托夫、司法部部长阿尔韦托·冈萨雷斯和联邦调查局局长罗伯特·穆勒披露是次袭击阴谋。切尔托夫拒绝回答所有有关爆炸装置的设计、以及涉案人士究竟是否已完成制造炸弹等问题。[14]
同日,总统乔治·布殊到达威斯康辛州时表示:“近来我国国民现已知悉的拘捕行动,是一个真实的提醒,提醒国家正在与伊斯兰法西斯份子战斗,这些份子会用尽一切办法,消灭我们这些热爱自由的人、伤害我们的国家。”[69]
8月12日,英国多个穆斯林团体向首相贝理雅发表公开信,指“英国政府现行政策危害国内和国外公民的人身安全”。[70]多个类似团体甚至政府内部部分部门[71]都指出(在众多因素当中),英国对巴勒斯坦、黎巴嫩、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国的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要对英国本土青年穆斯林的快速激进化负上责任,增加英国可能受到如七七事件等恐怖袭击的机会。公开信表示“袭击平民永远不是正当的行为”,并鼓励英国政府检讨本身的对外政策,以维护国内外公民的安全。韦俊安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访问时候形容,公开信是一次“可怕的错判”,而前保守党党魁夏伟明形容该信件是“一种恐吓”。[72]
爱尔兰瑞安航空Ryanair首席执行长Michael O'Leary于8月13日时表示让机场陷入一片混乱正中了恐怖份子的下怀、达成了他们的目标。 [73]
Remove ads
安检变革

在第一波逮捕行动后,受到情资显示恐怖份子可能利用液体中的化学成分作为攻击的工具,英美间所有航班的行李携带规定立刻有了新的限制─所有除了婴儿饮用外的液体包括酒精饮品、发胶、牙膏、唇膏、防晒液及乳液。由于一般的机场安检点皆设在商店前面,旅客可于安检后再购买此类产品,进而造成安全漏洞。部分机场如波士顿罗根国际机场即把安全检查哨改设于登机门、登机闸口前。[74] 另外,一些“不重要”的手提行李也被禁止,只可以托运。[75]
澳大利亚 - 澳洲航空最初仅对英美航班进行了更严格的安全检查作业。但总理约翰·霍华德则表示,这套较严格安检标准应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常态,而非仅过渡时期之举。[76]
巴巴多斯 - 航班的严重延误影响了全球各地包括巴巴多斯在内的国际机场(Grantley Adams International Airport)。随即升高的安检层级使得很多在加勒比海的游客包括英国首相东尼·布莱尔(贝理雅)欲缩短行程回国。但另一报导却做了完全相反的陈述,表示布莱尔并没有返回英国 [77]
中华民国方面提高了对英美航班的安全控管。所有中华民国国籍航空公司皆禁止往英美航班的旅客携带大型随身行李。液体类如发胶、防晒乳液、香水、沐浴乳、牙膏及饮料等皆须检查且不可携带上机。
影响
整体而言,约有400,000名旅客受到此次事件的影响。光是第一天就让航空业者损失了1亿7千5百万英镑。
伦敦希斯洛机场约有20,000件行李被误放它处或遗失。[78]
部分前往伦敦希斯洛机场的航班在逮捕日当天即取消班次,包括英国航空(British Airways)周四的短途班次。某些往来伦敦盖特威克机场的班机亦停驶。[79]仅管全美航空的咨询热线仍表示往伦敦盖特威克的航班正常。
以下为部分传出有取消航班消息的航空公司之相关资讯:
- 爱尔兰航空取消了18班在爱尔兰夏令时间15:00前飞行于伦敦希斯洛及爱尔兰的班机。 [80] 航空公司建议若非必要,旅客尽量不要前往英国。伦敦希斯洛往返爱尔兰的航班约在爱尔兰夏令时间16:30恢复正常。[81]
- 美国航空取消了三班往伦敦的早晨班机,分别是预计由纽约、波士顿及芝加哥驶发的。三班伦敦起飞的回程航班亦取消。
- "本预计由英国机场起程的旅客若不想于今(2006年8月10日)、明两日出发可于2006年12月1日前提出改期或退票的要求。遭航班取消的旅客亦可有此项要求。"[85]
- 芬兰航空取消了两班星期四往伦敦希斯洛及周日一班伦敦希斯洛往赫尔辛基的航班。
- 南斯拉夫航空在阴谋当天便取消了一班往伦敦希斯洛的班机。本班机原计划以波音 737-400执行任务。
审讯
在英国,最终有8人(Ahmed Abdullah Ali、Assad Sarwar、Tanvir Hussain、Ibrahim Savant、Arafat Khan、Waheed Zaman、Umar Islam、Mohammed Gulzar)因本次恐怖袭击阴谋被起诉,审讯于2008年4月开始。[89]
其中摄录了指责西方国家外交政策录像的7人辩称他们只是打算制造一宗引人注目的政治事件,而无意杀害任何人。Ahmed Ali在法庭上宣称他打算在希斯洛机场引爆一个小型装置以惊吓人们,而阴谋不涉及袭击客机。[90]除了Mohammad Gulzar以外的所有被告承认策划在公众地方造成滋扰,Ali、Sarwar和Hussein也承认意图引起爆炸。[91]
2008年11月8日,陪审团未有裁定任何被告意图袭击客机罪名成立。陪审团裁定Ali、Sarwar和Hussein阴谋进行谋杀罪名成立,但未能就阴谋炸毁客机的控罪达成裁决。[91]
2009年9月7日,另一个陪审团裁定Ahmed Abdulla Ali、Assad Sarwar和Tanvir Hussain“阴谋以液体炸弹进行谋杀”罪名成立。[92]陪审团未能就Ibrahim Savant、Arafat Khan、Waheed Zaman和Unmar Islam的上述控罪达成裁决。Umar Islam的另一项阴谋进行谋杀控罪则成立。 [93]Mohammad Gulzar的所有控罪被裁定不成立。[94]法庭判决Sarwar需要至少服刑36年,Tanvir Hussain至少32年。[95]
2010年7月,Ibrahim Savant、Arafat Khan和Waheed Zaman在法庭被判决阴谋进行谋杀罪名成立,被判处终身监禁而需要服刑至少20年方可获考虑假释。[96]
相关条目
- 波金卡计划
- 西北航空327号班机
- 菲律宾航空434号班机爆炸事件
- 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2001年向美国发动的恐怖袭击。
- 美国航空63号航班,2001年12月一次事败爆炸图谋中的目标。
- 泛美航空103号班机与印度航空182号班机,因炸药而导致航机在空中解体的跨大西洋航班。
- 中国北方航空6136航班,2002年5月由于乘客在舱内燃点汽油,发生火警而坠毁。
- 大韩航空858号班机空难,1987年11月遭藏在酒瓶里的爆炸品炸毁。
- 中国南方航空6901号班机爆炸未遂事件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