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22年度香港行政长官施政报告
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任內第一份施政報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22年度香港行政长官施政报告》是第六届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所发表的第一份施政报告,于2022年10月19日发表,主题为“为市民谋幸福 为香港谋发展”。报告沿用绿色为封面。[1]
![]() |
内容摘要
指出香港在过去两年流失约14万本地劳动人口,推出多项“抢人才、抢企业”措施,以重新吸纳人才。
- 推出全新“简约公屋”,未来五年兴建30,000个单位。[13]
- 所有于2026-2027年度起落成的资助出售房屋一般实用面积不少于26平方米。[14]
- 推出先导计划,鼓励私人发展商参与兴建资助出售单位。[15]
- 压缩造地程序,“生地”变可建屋“熟地”缩短三分之一至一半时间,长远建立土地储备,掌握土地供应主导权。[16]当中包括将8,000公顷的“绿化地带”中,1,200公顷纳入发展计划,其中255公顷有发展房屋潜力的“绿化地带”可提供70,000个单位,分别位于贴近大榄郊野公园的“屯门东”、荃湾芙蓉山、龙跃头邻近皇后山和新田麒麟山以南。[17]
- 提出将军澳第137区的发展计划,预计可提供50,000个房屋单位,最早2030年入伙。[18]
- 加快业权统一,楼龄达50至70年的私人楼宇强拍门槛由八成业权降至七成,楼龄达70年或以上降至六成。[19]
- 成立“专责审批组”加快审批一般建筑图则,使约八成图则可于首次或第二次呈交时获得批准。[19]
- 为新公营房屋项目制订“幸福设计”指引,房委会将挑选5个现有公屋屋邨(观塘启业邨、黄大仙富山邨、深水埗泽安邨、元朗水边围邨、沙田美林邨)作为先导计划(2024年9月2日推出)[14]
Remove ads
设六项重点运输基建项目:
- 以小区方式成立“地区服务及关爱队伍”,2023年率先在荃湾区和南区设立(首个成立的南区关爱队已于2023年4月30日启动)[28]
- 要求民政及青年事务局联同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就区议会作行政检讨并作出建议。[28]
- 建议提高乱抛垃圾和店铺阻街等罪行定额罚款(已于2023年10月22日生效)
- 改善维港两岸的海水汽味问题,2024年年底前将污水量减少一半。
- 2023年年初提交条例草案,管制即弃塑胶餐具及其他塑胶产品(首阶段管制已于2024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生效)
- 推动STEAM教育,包括在高小推行强化编程教育,以及在初中课程加入人工智能等创科项目。[29]
- 增加约1,600个资助研究生学额,为创科建立强大人才库。[30]
- 今年内公布首个版本“青年发展蓝图”。[31]
- 推广职业专才教育,包括增加3,000个自资学士学位和高级文凭课程资助学额,以及研究推出更多应用学位课程。[32]
- 进一步强化国民教育,培养爱国爱港爱家新一代。包括为所有公帑资助学校每年为家长举办一项或以上与国民教育有关的活动。
- 学校新聘常额教师必须通过《基本法》测试,2023学年起扩展至所有“直接资助计划”学校及参加“幼稚园教育计划”的幼稚园,测试内容涵盖《基本法》和《香港国安法》。
- 就教师推出专业操守指引。
- 要求公帑资助学校的新入职教师及公营学校内拟晋升教师必须参加内地学习团。
- 增加“青年委员自荐计划”委员会数目至五年后不少于180个,并开放两个地区委员会部分名额让青年自荐参与。[31]
- 今年内成立“保安局青少年制服团队领袖论坛”。
- 每年举办“香港青年节”。(首届青年节已于2023年7月26日举行启动礼)
- 推出更多“首置”土地和扩大“青年宿舍计划”,五年内提供额外约3,000个宿位。
指出9月26日实行的“0+3”已经是重大改变,认为目前疫情会带来风险,要求市民必须遵守和配合目前多项的防疫措施,而违反防疫规定会影响抗疫步伐,令前功尽废。
- 成立由行政长官监督的“应对疫情指导及协调组”,在高层次作出有效指挥,按照不时变化的疫情发展和科学分析,制订以最低成本达致最大效益的精准抗疫策略,并确保各政策局和部门能迅速应变。
- “应对疫情指导及协调组”下成立13个专责/专项组,由司局长或部门首长负责,就专题事项制订具体措施及方案。
- 积极与内地展开商讨,以尽早落实 “前置检疫”的安排。
- 与相关疫苗制造商联系,商讨购入复必泰疫苗的幼儿和儿童配方,以及商讨购入针对新变异病毒株的新一代疫苗。
- 批评外部势力不时刻意对国家抹黑造谣,歪曲香港,报告列出香港“世界第一”的成就,包括全球第一自由经济体、全球企业营商环境排名第一、全球第一国际航空货运量城市、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和亚洲唯一拥有五间全球百强大学的城市。
- 广邀约1,000名来自内地和海外不同界别、具影响力的政商、媒体领袖等,赞助他们到访香港并安排专属行程,务求将“真实的香港好故事带回家”。
- 各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透过多元活动推广香港。
公布后阐述
行政长官李家超于发表施政报告后,举行了一系列公开阐述活动,其中包括:
反应
民主党于发表《施政报告》后举行记者会,主席罗健熙认为《施政报告》未有着墨如何修补社会撕裂,并指在14万劳动人口流失的情况下,政府应在抢外地人才前先作止血。[37]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