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24年中美囚犯交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24年9月15日及11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进行多次囚犯交换行动。在2024年9月进行第一轮换囚后[1],经中美双方数个月的秘密谈判,美国总统乔·拜登于2024年11月在2024年秘鲁APEC峰会期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习近平达成第二轮换囚协议。此次行动中,3名被拘留的美国公民从中国获释,与此同时,美国也释放3名被拘留的中国公民,及遣返1名被中国通辑者,并下调对中国的旅游警示[2][3][4]

背景

中美关系唐纳德·特朗普首任总统任期以及乔·拜登总统任期与习近平执政时期,面临诸多挑战。从贸易战科技封锁,到南海争议台湾问题,双方在多个议题上存在深刻分歧,这使得双边关系长期处于紧张与不稳定的状态[5]

而在间谍问题上,中美双方曾互相指控对方进行间谍活动,特别是涉及技术和军事情报的案件。美国指控中国利用大规模骇客攻击和间谍进行军事及商业间谍活动[6],而中国则反指美国在其内部进行间谍活动,这些指控常常导致双方公民被拘留[7]

中美双方政府互相指控对方“错误拘押”其公民,意图使用“人质外交”,即通过拘留对方国家的公民来施压,以达成其他外交或经济目的[4]。在2018年,加拿大应美国政府的请求,逮捕中国电信巨头华为的高管孟晚舟。其后中国逮捕两名加拿大人康明凯迈克尔·斯帕弗,指控他们从事间谍活动。在2021年,美国司法部要求加拿大根据法律协议释放孟晚舟后,中国随即释放康明凯和迈克尔·斯帕弗[4]

Remove ads

囚犯交换

谈判及准备

在换囚行动前的数个月内,拜登政府与中国当局就相关事宜展开多轮秘密谈判。期间,美国总统拜登、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及其他高级官员均与中方进行密切接触,推动达成协议[8]

2024年9月15日,美国释放一名身份未公开的被拘留中国公民,而中国则释放已被监禁超过18年的美国牧师林大卫[9]。与同年美俄换囚行动不同,此次事件引发的外界关注未获官方回应,包括美国国务院白宫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均拒绝就此事发表评论。美国国务院未公开表示林大卫的释放为换囚行动的一部分,并拒绝透露谈判过程中如何争取其自由的具体细节[10]。2024年11月,在2024年秘鲁APEC峰会期间,拜登与习近平亲自会晤,两人达成第二轮换囚协议[2]

被释放的对象

2024年9月15日,在首轮换囚行动中,中美双方分别释放美国牧师林大卫以及1名身份未公开的中国公民[9],其可能为伯克利音乐学院留学生吴啸雷,其因为网络上恐吓张贴支持中国民主传单的中国留学生而被定罪,其于9月12日获拜登特赦[11][12]

随后于2024年11月27日进行的第二轮换囚行动中,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向CNN表示,此次行动中方共释放3名美国公民,分别为商人李凯、商人马克·斯维丹(Mark Swidan)及美国华人侨领梁成运[8]。李凯被中方指涉嫌危害国家安全而定罪,马克·斯维丹涉及毒品相关罪行,而梁成运则被中方控以间谍罪[13]。美方承认,梁成运表面上是亲华侨领,实则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线人,向其提供中国活动情报[4]。然而,中美双方均未透露被释放的中国公民具体身份[1]

根据媒体综合报导指,被美方释放的中国公民可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情报官员徐延军、工程师兼美国陆军预备役军人季超群(部分报导称其名为纪超群)以及美国德州南方卫理公会大学留学生靳善霖[1][4][14],前两者因为间谍罪而被监禁,而后者则是涉及儿童色情罪行而被定罪。根据一名美国联邦调查局干员在其受审时作证指出,靳善霖的家庭“与中国共产党内具影响力的成员有关联”[14]。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证实,在此次换囚行动中,美方遣返1名身份未公开的中国通缉对象[1]

同时,美国国务院宣布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地)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旅行警示从“第三级:建议重新考虑前往”下调至“第二级:建议提高警觉”,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行警示仍维持“第三级”。这一变化被视为换囚协议后的后续举措,或旨在缓和中美关系中的部分紧张局势[3][15]

Remove ads

被美国释放的对象

美国释放以下对象[11][16][17][18][19]

更多信息 姓名, 国籍 ...

1名身份未公开的中国通缉对象被美方遣返[1]

被中华人民共和国释放的对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释放以下对象[9][8][21][22][23]

更多信息 姓名, 国籍 ...

后续

在第二轮换囚行动后,3名获释的美国公民在11月27日乘坐全能国际航空班机到达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军事基地。国务卿布林肯会见他们,而他们的家人对拜登政府所做的努力表示感激[24]

反应

换囚行动获得美国跨党派赞赏,共和党籍参议员特德·克鲁兹、共和党众议院外交事务主席迈克·麦考尔民主党众议院外交事务高级成员格雷戈里·米克斯赞扬拜登政府为换囚所做的工作[8]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在社交平台X/Twitter上祝贺三名美国公民于感恩节期间与家人团聚[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11月28日表示:“经过中国政府不懈努力,三名被美方错误羁押的中国公民平安回到祖国。”她称中国当局不会放弃他们,指中方反对美方因政治目的而迫害中国公民,并采取措施维护中国公民的权益[25]

评论

这一事件被视为中美关系中的一项重要外交举措。《纽约时报》评论指,对拜登而言,这是其任期结束前的最后几周内,努力巩固其对华战略的尝试,即在激烈竞争的同时,仍维持高层外交沟通管道的畅通;而对习近平而言,此举可能是为与即将上任的唐纳德·特朗普第二任政府展开互动进行铺垫[4]

时事评论员陆军在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指出,中美达成换囚协议极为罕见,“开了中国和美国之间交换囚犯的先例”,显示中国当局试图向即将上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传递改善双边关系的意愿,但也反映出中美关系已降至两国建交以来的最低点[3]

《外国人看中国》(Sinocism)电子报的作者兼中国问题专家利明璋表示,中方选择与美国交换靳尚霖出乎意料,他认为“一定还有其他中国公民在美国监狱的[2]。”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荣誉教授丁树范指出,尽管中美在短短两个月内完成两次换囚,但尚未呈现制度化的迹象。他认为,此次换囚“必须要对美国放软一点”,应视为中国向美国新政府释放善意的举动。不过,他认为这类换囚行动不太可能扩及香港的政治犯,例如黎智英黄之锋。原因在于中国目前经济状况不佳,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习近平反而可能进一步加强对内部的控制[1]

台湾教授协会会长陈俐甫认为,北京释放美国人是向西方国家传递缓和关系的信号,暗示西方人士可能有机会通过谈判获释。他指出,尽管习近平不愿在南海和东海问题上妥协,但为避免国际贸易环境恶化,中国仍需要与西方保持合作[1]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