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爪哇八哥
來自爪哇和峇裡島的中型椋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爪哇八哥(学名:Acridotheres javanicus,中国大陆作爪哇八哥,台湾作白尾八哥)是八哥科八哥属下的一个物种,原产于峇厘岛和爪哇,已被引入其他亚洲国家,甚至远至波多黎各。
Remove ads
分类
爪哇八哥有时被视为林八哥(Acridotheres grandis)或丛林八哥(A. fuscus)的一部分。国际鸟类学家联盟建议避免使用“爪哇八哥”名称,以免与淡腹八哥(A. cinereus)混淆。[2]
描述

爪哇八哥主要为黑色,翅膀为棕黑色,初级飞羽基部为白色,飞行时形成醒目的白色翼带,并有白色尾带。尾下覆羽为白色,额头上有短冠羽。喙、腿和脚为黄色,眼睛呈柠檬黄。幼鸟颜色较棕。体长约21—23 cm(8.3—9.1英寸),体重约100 g(3.5 oz)。[3][4]
栖地
爪哇八哥原产于峇厘岛和爪哇,并已引入东南泰国、南马来西亚、新加坡、苏门答腊、小巽他群岛、台湾、波多黎各、日本及尼泊尔。[4] 它常见于城市和农耕地区。[3]
在原生地如爪哇,爪哇八哥因笼捕过度而被认为是濒危物种。
行为
爪哇八哥大胆,不太怕人类。[3] 在马来西亚和印尼常被饲养于笼中。[3]
爪哇八哥常成对或群居出现,叫声类似家八哥。牠会在洞穴中筑巢。觅食时通常成2至4只或更多的群体行动,其中一只保持警戒,若发现威胁,会以高频啁啾警告群体并迅速逃离。
爪哇八哥有两种睡姿:
爪哇八哥具有领域性,常争吵并进行喧闹的打斗。通常成对或两对进行,争夺领地、交配或食物权利。攻击者会将对手压在地上,以优势位置打击,对手则尝试扭转局势。争斗通常持续1-10分钟,主要是展示优势而非致伤,败方通常退避飞走。[7]
爪哇八哥是杂食性,吃种子、水果、花蜜、昆虫及人类废物。[3]
爪哇八哥的幼鸟期约25天。[8] 幼鸟会发出持续、高频、刺耳的叫声(拟声为“kaeeu kaeeu kaeeu”)向父母求食,并伴随“半拍翅膀”和“翅膀颤动”。幼鸟由成鸟喂食小种子、水果或昆虫,不经消化反刍。
爪哇八哥的蛋呈蓝色,孵化需13-14天。[9] 每次产2-5枚。[10] 雏鸟孵出后,成鸟会立即移除蛋壳,并丢弃在远处以避免吸引掠食者。[11]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