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Apple Pay

蘋果公司推出的行動支付服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Apple Pay
Remove ads

Apple Pay苹果公司于2014年发布的移动支付电子现金服务,集成于Apple Wallet应用中,仅能使用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iPhone 6 或更新机型)、Apple WatchiPhone 5 或更新机型配对使用 Apple Pay)和 iPadiPad Air 2iPad mini 3iPad Pro 或更新机型)等移动设备来进行款项支付。主要竞争者为Google PaySamsung Pay。这些支付服务各自在iOS、Android用户中拥有一定的使用客群。

事实速览 开发者, 首次发布 ...

通过 Apple Pay 可与支持 VISApayWave万事达Contactless中国银联闪付JCBJ/Speedy 以及美国运通ExpressPay 的非接触式终端直接兼容[1]。初期 Apple Pay 仅限于美国的付款卡,现时Apple Pay已在多个国家及地区开放。[2][3]

Remove ads

历史

Apple Pay 是在苹果于2014年9月9日举行的 iPhone 6 活动上发表。在发表会上,苹果公司行政总裁蒂姆·库克(Tim Cook)形容磁条卡片付款的流程是失败的,因为整套系统必须依靠塑胶卡片上“过时且不安全的磁条接口”、“暴露在外的卡片号码”以及不安全的“安全码[4],库克认为苹果将能担任改良这套系统的角色。Apple Pay 于2014年10月随着iOS 8.1的软件更新正式启用,当时可以使用 Apple Pay 的装置只有 iPhone 6 和 iPhone 6 Plus[4]

Apple Pay 服务在推出前筹备已久,苹果在多年间收购了数间新创公司、聘用管理人员,并申请了多项与支付相关的专利[4]。苹果与美国运通、万事达和 VISA 合作。这项合作项目于2013年1月正式展开,而在此之前数间公司已针对苹果加入项目的可能性讨论多年[5]。一位 VISA 的高层表示其公司内有超过750名员工花费数年来开发加密的“令牌”(token)系统,并与其他协力伙伴的相关团队有着合作关系[6]。万事达在2013年开始参与此一项目,并希望合作的成果能成为“移动支付的标准”[6]。Apple Pay 发表的同时,万事达和 VISA 正在推动支持非接触式付款的销售时点情报系统(POS)更新项目[4]。苹果接着在2013年接触数间大型银行,洽谈合作事宜,这些银行的名字皆严格保密。摩根大通甚至设置了一间没有窗户的“战情室”来讨论敏感的合作细节。该公司300名负责此项目的员工中,仅有100人知道合作伙伴是苹果。其他熟悉此项目的人士直到发表会时才得知计划的名称为“Apple Pay”。苹果公司在此一合作项目的参与直到公开发表前一直维持着保密的状态[5]

苹果预期将会对 Apple Pay 系统上发生的诈欺行为负担一定比例的责任[4]。合作银行在此服务上担任十分重要的角色,根据报导,苹果与银行间经过协商后降低了交易手续费。作为反馈,银行端希望此服务能够让更多消费交易经过银行的信用卡或银行卡系统[5]。在美国,苹果通过 Apple Pay 对每笔信用卡交易收取0.15%的费用,对每笔借记卡交易收取0.5美分费用[7][8]。苹果公司也推出了 Apple Pay 的应用程序接口(API),让开发者能在其他应用程式中使用此服务[4]

2015年12月18日,苹果公司宣布与中国银联合作,将在中国大陆推出 Apple Pay。根据苹果公司发布的新闻稿,Apple Pay 的技术严格遵循中国国家和金融行业移动支付标准,并将按照中国监管部门要求完成相关检测和认证[9]。北京时间2016年2月18日,Apple Pay 正式在中国内地市场推出[10]

2016年9月16日,苹果宣布将于日本推出Apple Pay。在日本发售的iPhone 7及iPhone 7 Plus将采用由Sony研发的FeliCa Type-F NFC技术,因为FeliCa在日本拥有较高的渗透率。Apple Pay也支持由当地最大铁路公司东日本旅客铁道(JR东日本)所发行的Suica,可用来乘搭大众运输。

2016年4月21日,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曾向金管会建议阻挡Apple Pay入台,原因包含 Apple Pay 不如国内系统效率高、个资保护不易、课税资料难以获取、银行服务成本高以及不利国内产业发展等五大理由[11]。5月11日,时任行政院长的张善政才终于同意开放Apple Pay等国际移动支付进入台湾,同时也要求Apple Pay要与国内非信用卡的支付业者合作,让银行卡、悠游卡等业者也有机会上线[12]。 2017年3月29日,Apple Pay在台湾正式上线,首批合作银行为中国信托、国泰世华银行、玉山银行、渣打银行、台北富邦银行、台新银行和联邦商业银行等七间民营银行[13]

2018年3月30日,在 iOS 11.3watchOS 4.3 更新中,包含了 Apple Pay 添加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互通卡除外)、上海车资卡的功能。用户可以将现有车资卡余额转移至 Apple Pay 的车资卡上[注 1],或直接在装置上使用 Apple Pay 银行卡购买新卡片。绑定卡片后,可使用卡片乘坐地铁、巴士、上海磁悬浮等,设置为“快捷车资卡”后,无需 触控ID 或 面容ID 验证即可使用卡片。[14]此外,不少城市的公共交通工具也支持通过Apple Pay银联卡支付乘车。[15]

2018年5月,Apple Pay 网页支付(Apple Pay on the Web)适配中国银联。首个支持的商户为中国国际航空移动官网。

2019年3月25日,苹果发布与高盛合作推出的MasterCard万事达信用卡Apple Card。该卡片与iOS“钱包”app深度融合,可以直接从iPhone在线申请用于Apple Pay的电子卡片。通过“钱包”app,用户可查看卡片信息、开支、应还款额和消费记录等信息,并可调整透支限额。该卡使用Apple Pay进行一般消费可获2%返利,在Apple Storeapp store消费则可获得3%返利。该卡没有年费、提现费、逾期费等费用。并且该卡片的消费信息将不会被苹果或高盛读取。一张相对应的设计简约的实体信用卡也被一同发布。

2019年8月6日,苹果宣布于澳门正式推出Apple Pay。目前只支持银联,首批合作银行为工银澳门和大西洋银行。

2020年4月8日,苹果开放添加京津冀互联互通卡深圳通,这也意味着Apple Pay支持了中国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交通联合)业务。此后数月内,苹果相继开放岭南通·羊城通江苏交通一卡通·苏州、厦门e通卡天津互联互通城市卡和长沙潇湘卡等中国大陆城市的交通联合卡片。由于该类卡片仅载有交通联合标准,因此无法完成商铺消费和市政服务等实体卡片相同的功能,基本上只剩下乘车功能。

2020年6月2日,苹果开放添加八达通。因为其使用FeliCa技术,Apple Pay八达通仅支持iPhone 8Apple Watch Series 3及更新装置,客户需将iPhone更新至iOS 13.5才可使用。在日本发售的iPhone 7系列手机虽然也支持FeliCa技术,但无法添加八达通。

2022年2月8日,苹果在美国推出Tap to Pay功能,商户可以通过iPhone自带的NFC功能,接受顾客的Apple Pay付款,而无需配置POS机或手机外接终端装置。

2022年2月起,因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而被美国制裁的部分俄罗斯银行,将无法使用Apple Pay服务[16]

2022年,苹果在WWDC上发布其与万事达高盛合作Apple Pay Later贷款业务。

2024年,苹果宣布停止Apple Pay Later服务,并称正考虑推出一项新的分期贷款服务[17]

2024年,迫于欧盟监管系统的压力,苹果将允许竞争对手在 iPhone 上使用非接触式支付技术,这意味着欧盟用户将不再局限于使用Apple Pay支付;苹果被要求最迟于 2024年7月25日之前实施这项变化[18]

Remove ads

服务

Apple Pay 是一种移动支付服务,能在实体和在线商店结账时使用特定的苹果移动设备支付款项。这项服务能取代传统信用卡借记卡的付款流程,并将之数码化。此服务能让苹果的移动设备与销售时点情报系统(POS)间透过近场通信(NFC)、Secure Element(一种专门负责存储经过加密之付款资讯的晶片)以及苹果的 触控ID(只适用于有触控ID功能的iPhone手机)或面容ID(只适用于有面容ID功能的iPhone手机)和Wallet 互相传递资讯[4],在 Apple Watch Series 3 及更新机型以及 iPhone 8 和 iPhone 8 Plus 及更新机型上,最多可以在一台装置上添加 12 张信用卡、借记卡或车资卡;在以前的机型上,最多可以在一台装置上添加八张卡片[19]。iPhone 5 或更新机型的用户能透过 Apple Watch 使用 Apple Pay,但手表上并没额外的生物认证装置。Apple Pay 在各装置上并未默认开启,在支付资讯进入苹果手表后,用户必须输入一个密码才能激活。手表上的感应器将会确认手表是否被配戴在持有者手上,若用户取下手表,Apple Pay 将会自动上锁[20]

这项服务对零售商保密消费者的付款信息,并在每次交易时都会产生动态密码[4]。苹果表示不会追踪消费者的使用状况,这些资讯仅限在顾客、商家和银行之间流通。若消费者的手机遗失,也可透过“Find My iPhone”服务远程停止 Apple Pay 的服务[4]

在实体商店消费时,用户将手持Apple Pay装置将其靠近商店的POS机。iPhone 用户可以通过将自己的惯用指轻按在 触控ID 传感器上(只适用于有触控ID功能的iPhone手机) 或使用 面容ID(只适用于有面容ID功能的iPhone手机) 照射脸部来授权服务[4],Apple Watch用户则可通过双击手表上的按键来授权服务[21]。在 Apple Pay 正式服务时,有220,000间合作零售商可使用此项服务,包括梅西布鲁明黛百货公司、连锁药局沃尔格林Duane Reade、速食连锁店赛百味麦当劳,以及苹果公司旗下的 Apple Store目标百货Whole Foods 等其他零售商[22][23]。在应用程式(App)内结账时,用户可选择 Apple Pay 作为付款方式,并透过 触控ID或面容ID 来授权付款[4]GrouponPanera BreadUber的应用程式在服务激活时即可支持使用 Apple Pay 付款。用户可透过 iTunes商店账号或拍摄卡片来将信用卡加入服务中。

与PayPal、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方式不同的是,Apple Pay提供的服务仅包含为加入计划的金融机构在支持Apple Pay上下发虚拟卡片,Apple并不处理交易。在商户支持方面,仍需留意商户提供的卡组织或其它支持的支付方式。

Remove ads

跨地区使用

除车资卡外,Apple Pay 支持 EMV 的非接触支付标准,通过各大信用卡网络进行交易,因此不管店家是否特别说明支持 Apple Pay(事实上仅需POS机支持即可),或者用户的 Apple Pay 中的卡片不属于店家所在国,皆可在全球各地提供对应卡组织网络的商户使用。但是不同国家之间或者不同发卡机构间的配置上的不同,旅行者在其他国家或地区使用时可能会出现无法支持的情况。现在已知的情况包括:

  • 如果借记卡或信用卡所发行的卡组织不在旅行地提供服务,没有提供可选的支付方式,或没有代为处理的收单机构或卡组织联盟关系,则无法使用。
  • 美国发行的 VISA 卡不支持离线数据认证,这导致不能在伦敦交通局等公共交通服务上使用。
  • 加拿大、英国地区以及可能其他非美国地区发行的VISA卡仅支持在EMV的非接触支付标准下完成支付,不支持传统的磁条仿真交易。美国大部分的非接触支付终端目前都不支持 EMV 的非接触支付标准(即便终端支持EMV的刷卡交易),所以当受影响的旅行者在美国使用 Apple Pay 时,会在 iPhone 屏幕和终端上显示“无法完成交易”的提示。
  • 加拿大大部分银行会发行含有 Interac (加拿大国家借记卡系统和主要的资金转账网络)和 Visa 的双结算网络的借记卡,当它被添加到Apple Pay时,只会走 Interac 的支付渠道,所以在加拿大境外不支持非接触付款。
  • 美国发行的美国运通卡不支持 EMV 的非接触支付标准,这导致不能在伦敦交通局等公共交通服务以及其他不支持美国运通的磁条仿真交易的终端上使用。
  • 中国大陆的Apple Pay对于借记卡和信用卡目前只提供银联且不完全兼容EMV的卡片。[24]中国大陆发行的非银联卡则无法绑定至Apple Pay。[25]
  • 部分日本金融机构所发行的万事达、Visa或JCB卡在Apple Pay上仅支持基于FeliCa的QUICPay或iD,不支持EMV交易,故只能在日本境内使用。

支持情况

启用服务的地区

更多信息 启用 Apple Pay 的地区, 启用日期 ...
Remove ads

支付卡

  1. 银行间支付结算服务
  2. 车资卡电子货币
  3. 支持的银行及金融机构
Remove ads

公共交通

以下公共运输系统支持Apple Pay中的“快速车资卡”功能。[56]

更多信息 国家/地区, 场景 ...

此外使用支付卡 Apple Pay 还可以乘搭其他接受感应式卡的大众交通系统,只是如果收费器未支持快捷模式就必须先认证才可感应。

Remove ads

另见

备注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