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Orangemoody编辑维基百科事件
2015年發現的大型英語維基百科編輯醜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15年8月31日,英语维基百科社群发现了381个分身账号,运营有偿编辑圈子而无声明。事件背景是,一些中型企业曾藉维基百科“建立条目”(AFC)的流程,编写关于自身的条目,呈交予较资深的编辑审核,但不获通过。该圈子的参与者以此为由,敲诈这些企业。事件中,首个揭发的账号名为“Orangemoody”,事件因而得名。这是维基百科直至2021年6月最大的利益冲突丑闻[1],规模超逾2013年所发现的Wiki-PR案,该案约有250个分身账号被封禁。
![]() |
此事有英、法、德文新闻报导,包含共青团真理报、Le Temps[2]、世界报、以及时代周报[3][4][5]。这样的编辑行为被媒体形容为“黑帽”编辑(Tech Crunch[6])、“不诚信编辑”(PC World[7])、“敲诈”[8](Wired[9])、“勒索诈骗”(独立报[10])以及“大型网络犯罪集团”(ThinkProgress[11])。
Remove ads
发展历程
2015年英语维基百科的管理员封禁了381个账号[12][13],许多皆是经维基百科编辑志工发起的两个月调查后,怀疑由同一群人使用的分身[14]。这些账号建立的维基百科条目中,超过200篇遭到删除[15]。
维基百科的调查结果,以第一个被揭发的账号名称“Orangemoody”称呼此事。调查发现这些分身有搜寻过被删除或拒稿的条目,条目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16]。其中,有许多条目是因为宣传性质而遭到删除。这些编辑之中,有些冒充成维基百科的管理员,敲诈[17]该些企业,称付钱才可以发布该些条目,并加以保护。除了企业以外,也有个人被敲诈,包含古巴籍音乐家Dayramir Gonzalez[17][18]。这些诈骗者自己可能也有份删除部分条目[10]。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