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Pleasure (蔡依林专辑)
蔡依林2025年錄音室專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Pleasure》是台湾歌手蔡依林的第15张原创录音室专辑,由华纳音乐和凌时差音乐于2025年7月25日发行。专辑以“七宗罪”为核心概念,深入探讨欲望的多种面向,传达“欲望不是原罪,而是人性中美丽又脆弱的本能”的理念。
Remove ads
背景
2024年10月15日,蔡依林出席在台北举办的百富品牌活动,期间透露新专辑已有六首歌曲完成录制,并表示计划于翌年上半年发行[1]。2024年12月11日,蔡依林出席台北的范伦铁诺活动时进一步表示,希望能在翌年春季推出新专辑,并预告专辑预计将收录11首曲目[2]。2024年12月14日,媒体报导蔡依林预计于2025年3月发行新专辑[3],对此其经纪人回应:“这次新专辑跟演唱会是同步发想设计的,时程还在规划中,有确认讯息会再跟大家报告。[4]”
2025年4月2日,蔡依林出席于上海举办的MAC活动时透露,近期曾前往洛杉矶拍摄新专辑封面及MV,并宣布专辑将于同年5月发行。谈及专辑风格时,蔡依林表示,此次的概念与制作选择皆相当大胆,为过去从未尝试过的方向,“这是我会想要涉略的东西。”她补充道:“这次的妆容也满不一样的,会满贴合整个专辑想呈现的角色或是在歌词中会出现的东西。[5]”
创作和录制
开场曲《Layers》以“坠落”作为进入潜意识的起点,借由Trip-Hop和冷调Electropop编曲,营造出迷离和沉溺的听觉感受。蔡依林和Nick Lee、Ross Golan共同创作,透过催眠般的歌词和合成器音色,描绘被压抑的欲望和人性本质在意识底层浮现的历程,象征内在探索的开端。《The Divine Comedy: Purgatorio》承接前曲主题,借由重新演绎中世纪拉丁圣歌《O Fortuna》,营造如《神曲》中炼狱审判的氛围,呈现面对欲望现形的心理状态。命运之轮的象征性元素,强化整体曲目的宗教寓意和内在张力。《Seven》聚焦于“人性七宗罪”,旋律由蔡依林和Richard Craker共同创作,歌词由吴青峰撰写,呈现禁忌和欲望的多层象征。编曲融合歌德式史诗氛围和金属质地,间奏和尾奏引用《O Fortuna》素材,使该曲在声响和概念上和前曲紧密衔接。
专辑同名歌曲《Pleasure》探讨愉悦的本质,从Rave文化中汲取声响灵感,融合Techno和House风格,节奏在冷静和高涨之间交替推进。由蔡依林和多位音乐人共同完成创作,展现欲望在经历历练后所形成的精神状态,并以“That's my pleasure!”结尾,作为主题核心的明确声明。《Safari》以本能和野性为切入点,描绘一场潜意识中的狩猎隐喻。由Ojivolta操刀,结合Disco、Electropop和Dancehall节奏,构成多层次律动感。蔡依林透过色彩和意象,描绘欲望的原始表现,强调听从直觉的身体回应。
《Inside Out》处理情绪起伏和心理内耗,采用Pop Funk和City Pop元素,透过轻盈节奏和幽默笔触,表现日常生活中的情绪转化。歌曲由蔡依林和鹤、剃刀蒋、Anders Gukko、Sandra Wikström共同合作完成,呈现自我调节和释放的音乐处理方式。《Woman's Work》将愉悦和欲望视为主导和掌控的过程,借由R&B律动和当代Pop编曲,展现女性主导的音乐语境。由Jenna Andrews和Kirk兄弟参与创作,蔡依林以若即若离的唱腔展现节制和诱惑并存的张力,呈现愉悦规则由自身订定的观点。《Pillow》描绘情感亲密关系中的依赖和柔情,曲风融合R&B、Neo-Soul和Bedroom Pop,由蔡依林和Josh Cumbee合作制作。编曲以低频律动和朦胧合成器营造夜色氛围,声音层次重叠,呈现恋人间的情感交流和欲望流动。
《DIY》则阐述身体自主和感官主权,强调愉悦不需仰赖外部赋予。旋律由蔡依林和Richard Craker、Jackson Dimiglio-Wood共同创作,歌词为专辑中最早完成,编曲融合Electropop和Trap风格,音色由内至外逐步推进,并以部落律动结尾,凸显原始能量的释放。《Hush Little Baby》采用摇篮曲作为形式框架,重新定义温柔和控制之间的界线。熟悉的旋律在电子编曲下呈现压迫感,描绘出以爱为名的精神控制和情感绑缚,将原本抚慰功能的语调转化为具有权力意味的情境。《我超会》由陈绮贞作词,以讽刺语调探讨愉悦的自主和操控。音乐风格融合Trap和Electropop,节奏明快,语言运用果敢,蔡依林以戏谑演唱诠释欲望和权力间的游戏,强调“我超会”作为愉悦实践的行动宣言。
《Fish Love》灵感来自Rabbi Dr. Abraham J. Twerski的理论,探讨爱和占有的边界。歌曲以Alternative Pop风格铺陈,由蔡依林和Riley Biederer、Mattheos Herbert Weedon等人共同创作,透过近乎自白的演唱方式,表达在情感关系中失衡的羞耻和渴望。作为专辑收尾曲的《Bloody Mary》,呈现一种抽离世俗框架的生活态度,拒绝以名利为衡量快乐的标准。和Choice37及YG娱乐团队合作完成,曲风为Funk Pop融合Hip-Hop节奏,编曲明快,蔡依林在俐落旋律中传达对自我选择的坚定立场。该曲亦总结专辑主题:当欲望被诚实接纳之后,愉悦得以真正降临,而“唯有活得像自己,才能退出竞争”[6]。
Remove ads
标题和主题

专辑以七宗罪为主题,探讨欲望的多重面向,并强调“欲望不是原罪”,而是一种美丽且脆弱的人性本能。蔡依林于2022年观看一部纪录片后,对“Pleasure”这一概念产生浓厚兴趣,进而透过专辑创作回应并思考自身对于快乐本质的疑问。专辑共收录11首歌曲,深入剖析欲望的不同层面[7]。
蔡依林选择“Pleasure”作为专辑名称,意在正视和讨论人们对欲望和愉悦的感受。她认为社会常对这些需求抱持偏见,甚至避而不谈。透过这张专辑,她希望坦诚面对自己的欲望,并打破对女性角色和欲望的刻板印象[8]。
封面和装帧
专辑分为两个版本:“七罪花园版”和“愉悦重生版”,以视觉呈现“罪与欲”的双重主题,两种版本视觉由The Squared Division创意统筹,装帧设计由Special Offer, Inc.操刀。
“七罪花园版”灵感来自中世纪神秘咒语书,结合古老传说及神话元素,设计七款封面,象征七宗罪,展现人性阴暗面和禁忌之美。视觉由韩国摄影师Cho Gi-seok执导,作品中巧妙融入苹果和玫瑰等象征欲望的符号,营造中世纪花园般的隐秘氛围[9]。
“愉悦重生版”则由美国多媒体艺术家Brian Ziff拍摄,该版本在美国完成七套造型拍摄,蔡依林化身女祭司,站立于末世神话高塔之巅,运用戏剧化光影塑造神祇形象。其中一组“金属化脊椎”造型象征由脆弱转化为坚韧的蜕变,整体装帧设计则以“炼狱之门”和“神谕之书”为意象,象征对未知的探索和内省[10]。
发行和宣传
2025年7月15日,蔡依林宣布专辑将于同月25日下午3点全球数位发行,实体专辑则将于同月16日中午12点开放预购。专辑将推出两种版本:“愉悦重生版”和“七罪花园版”,其中“愉悦重生版”将于9月2日发行,“七罪花园版”则将于9月26日发行。此外,蔡依林亦将于同月22日举办名为“Pleasure Wonderland”的专辑抢听会,并在活动中亲自分享创作历程[11]。
首支单曲《Pleasure》于2025年5月28日凌晨发行后,一小时即登上KKBox综合新歌即时榜冠军,YouTube Music播放量在同日上午10点前亦接近10万次[12]。单曲在首日取得腾讯音乐由你榜的日榜第一名[13],随后亦在KKBox台湾日榜、KKBox新加坡日榜、Apple Music台湾热门歌曲榜、iTunes台湾热门歌曲榜取得第一名的成绩[14]。此外,单曲在《告示牌》台湾歌曲榜和腾讯由你榜均获得周榜第二名的最高成绩[15][16]。该单曲的MV于同年6月6日首播[17]。MV由Christian Breslauer执导,于美国好莱坞环球影城拍摄,并包下三座摄影棚打造六个场景。MV以七宗罪为主题概念,蔡依林一人分饰六个角色,亦结合舞蹈和武打动作[18]。MV后制阶段历时两个月,动员多组好莱坞视觉特效团队完成[19]。
Remove ads
2025年6月21日,蔡依林于2025年Hito流行音乐奖颁奖典礼上担任压轴演出,首度演唱歌曲《Pleasure》[22]。同年7月25日,江苏卫视推出音乐类综艺节目《打歌2025》,首期节目中蔡依林表演歌曲《Pleasure》[23]。
2025年4月28日,《镜周刊》报导蔡依林计划展开全新巡回演唱会,并预定于同年12月在台北大巨蛋举办8场演出,时间横跨耶诞节至跨年。这将是她首次登上台北大巨蛋舞台,并成为首位在该场馆连续举办8场演唱会的女歌手。每场预计可容纳约4万名观众,总观演人次可达32万人[24]。
商业表现
专辑在12小时内在QQ音乐销量突破10万,为最快达成“三白金唱片”认证的港台女歌手,并在首日取得QQ音乐畅销日榜第一名[25]。
曲目
Remove ads
幕后人员
该人员名单摘自歌手官网[26]。
- BB Road—人声录音室
- 强力录音室—人声录音室
- 白金录音室—人声录音室
- Lights Up Studio—人声录音室
- Paramount Recording Studios—人声录音室
- Dale Becker—母带工程师
- Becker Mastering—母带制作室
- Kegn Venegas—母带制作助理
- Katie Harvey—母带制作助理
- Adam Burt—母带制作助理
曲目 #1
- Nick Lee—制作人、配唱制作人、编曲人
- Ross Golan—联合制作人、配唱制作人
- 蔡依林—配唱制作人、和声
- 林颉—制作助理
- Jenna Andrews—和声编写
- 陈文骏—人声录音师
- Xavier Daniel—人声录音师
- Josh Gudwin—混音师
曲目 #2
- 陈星翰—制作人、编曲人
- 蔡依林—制作人
- 郑人豪—编曲人
- Richard Craker—编曲人
- Morrison Ma—编曲人
- CYH—编曲人
- 韦恩林—编曲人
- 林颉—制作助理
曲目 #3
- 蔡依林—制作人、配唱制作人、和声、和声编写
- 陈星翰—制作人、编曲人
- Richard Craker—制作人、配唱制作人、编曲人
- 郑人豪—编曲人
- Morrison Ma—编曲人
- CYH—编曲人
- 林颉—制作助理
- 陈文骏—人声录音师
- Josh Gudwin—混音师
曲目 #4
- 蔡依林—制作人、配唱制作人、和声、和声编写
- 陈星翰—制作人、编曲人
- Richard Craker—制作人、编曲人
- 郑人豪—编曲人
- Morrison Ma—编曲人
- CYH—编曲人
- 林颉—制作助理
- 陈文骏—人声录音师
- Jon Castelli—混音师
曲目 #5
- Ojivolta—制作人、编曲人
- 蔡依林—配唱制作人、和声
- Keith Sorrells—配唱制作人
- 林颉—制作助理
- Jenna Andrews—和声编写
- 陈文骏—人声录音师
- 王永钧—人声录音师
- Xavier Daniel—人声录音师
- Jon Castelli—混音师
曲目 #6
- 蔡依林—制作人、配唱制作人、和声、和声编写
- Ivnt—编曲人
- 林颉—制作助理
- 陈文骏—人声录音师
- Phil Tan—混音师
曲目 #7
- Jenna Andrews—制作人、配唱制作人、和声编写
- Stephen Eric Kirk—制作人、编曲人
- 蔡依林—配唱制作人、和声、
- 陈文骏—人声录音师
- 王永钧—人声录音师
- Xavier Daniel—人声录音师
- Josh Gudwin—混音师
曲目 #8
- 蔡依林—制作人、配唱制作人、和声、和声编写
- Josh Cumbee—编曲人、编程、键盘、电吉他、电贝斯、其他工程
- 林颉—制作助理
- 陈文骏—人声录音师
- Josh Gudwin—混音师
曲目 #9
- 蔡依林—制作人、配唱制作人、和声、和声编写
- 陈星翰—制作人、编曲人
- Richard Craker—制作人、编曲人
- 郑人豪—编曲人
- Morrison Ma—编曲人
- CYH—编曲人
- Jackson Dimiglio-Wood—编曲人
- 林颉—制作助理
- 陈文骏—人声录音师
- Phil Tan—混音师
曲目 #10
- 蔡依林—制作人
- 陈星翰—制作人
- 吕诺—编曲人
- 韦恩林—编曲人
曲目 #11
- 蔡依林—制作人、配唱制作人、和声、和声编写
- 陈星翰—制作人、编曲人
- Richard Craker—制作人、编曲人
- 郑人豪—编曲人
- Morrison Ma—编曲人
- CYH—编曲人
- Jackson Dimiglio-Wood—编曲人
- 林颉—制作助理
- 陈文骏—人声录音师
- Phil Tan—混音师
曲目 #12
- 蔡依林—制作人、配唱制作人、和声、和声编写
- 陈星翰—制作人、编曲人
- Richard Craker—配唱制作人
- 郑人豪—编曲人
- Morrison Ma—编曲人
- CYH—编曲人
- Tom Martin—编曲人
- 林颉—制作助理
- 陈文骏—人声录音师
- Josh Gudwin—混音师
曲目 #13
- 蔡依林—制作人、配唱制作人、和声、和声编写
- 陈星翰—制作人、编曲人
- CYH—编曲人
- Morrison Ma—编曲人
- 林颉—制作助理
- 陈文骏—人声录音师
- Jon Castelli—混音师
Remove ads
发行历史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