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Swatch互联网时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Swatch互联网时间(Swatch Internet Time),是瑞士著名钟表业者Swatch与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创办人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于1998年10月23日合作制定的一种时间度量衡制度,作为网络时制的一种方案,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时区问题,让世界各地能在同一时间基础上沟通,不过实际应用并未普及,常见于Swatch所生产的钟表上。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7年4月17日) |
规格
- 以Swatch总部(位于瑞士比尔市)的时间为基准时间,称为“比尔标准时间(Biel Mean Time,缩写为BMT)”,该地时间相当于中欧时区,也就是UTC+1。
- 一律改采计算简便的10进制,而非传统的12进制及60进制混用。
- 将原来的一天24小时划分为1000个等份,各等份称为一个“.Beat”(拍/角刻),因此一个Beat相当于86.4秒(=1分26.4秒)。另有一辅助单位“.cBeat”(分拍/毫刻),为Beat的1/100,即0.864秒。
- 一天的起始时间(UTC+1时间的午夜0:00)记为“@000”,结束时间为“@999”,且皆以BMT为准,不像传统时制有时区之别。因此除了传统上与BMT同时区的地区之外,各地传统的午夜0:00都不是@000。
算式
其中
- 所在时区的小时(24时制);
- 所在时区的分钟;
- 所在时区的秒数;
- 所在时区与UTC+1的时差。
如果为负值,可转为正值。
将UTC+8换算成Beat时,上述以代入。
Remove ads
人类历史上类似的度量衡方法
古代中国除使用“时辰”报时制,亦有使用“刻”计时:把1日分为100刻,每刻正好等于Swatch因特网时间的每10“.Beat”(拍/角刻)。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的革命历法“法国共和历”,把1日分为10小时,把1小时分为100分钟,把1分钟分为100秒;而其历法上分钟和秒的时间含量正好分别等于Swatch因特网时间的“.Beat”(拍/角刻)和“.cBeat”(分拍/毫刻)。但Swatch因特网时间跟法国共和历不同的是,Swatch因特网时间并不含时差调整的因素设定。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