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T矮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T矮星或甲烷棕矮星是光谱类型为“T”的天体[1],这些天体可能是棕矮星[2] 或年轻的自由漂流行星质量天体[3]。一颗直接成像的年轻系外行星也可能是T矮星[4]。T矮星比L矮星冷[1],但是比Y矮星温暖[5]。
原型:格利泽229B

第一颗被发现的T矮星是1995年发现的格利泽229B[6]。该天体的温度低于1000K,光谱中显示甲烷(CH4)、水蒸气(H2O)和一氧化碳(CO)。 在高层大气中,CO转化为CH4和H2O,而在较热的低层大气中则相反[7][8][9]。它还显示出铯(Cs)的吸收,但缺少M-矮星(一氢化钙、FeH,TiO和VO中常见的吸收特征[10]。氨(NH3)被纳入光谱分析[11]。钠(Na)和钾(K)也在这颗T矮星中被检测到[12]。后来的研究发现,格利泽229B的动态质量为70±5MJ,远高于冷却模型所建议的质量[2]。光谱类型有些模糊。这是因为它在1.3和1.6μm处显示出强烈的CH4吸收,表明为T7型,但在1.1、1.4、1.9和2.2μm处表现出较弱的CH4和H2O特征,表明为T5-T6型[13]。人们还怀疑格利泽229B是一个双星,这可以解释它的高质量和不寻常的光谱[14]。2024年,甚大望远镜上的仪器证实了这种双星性,该仪器解析了这对双星,并将它们的轨道限制在约16个地月距离的紧密半长轴上,轨道周期约为12.1天。格利泽229Ba的质量约为38MJ,格利泽229Bb的质量约34MJ[15]。
Remove ads
T型光谱

光谱类型“T”于1999年首次提出,格利泽229B是当时唯一的代表[1]。接下来是格利泽570D的发现[16],SDSS 1624+00(第一颗场T矮星)[17]和SDSS 1346-00(第二颗场T矮星)[18]。然而,这些是中晚期的T矮星,第一批早期的T矮星(SDSS 0837、SDSS 1254和SDSS 1021)是在2000年史隆数位巡天的数据中发现的。这些天体显示出比以前发现的T矮星更弱的CH4吸收[19]。CH4首先出现在L8矮星的K波段中,而L矮星和T矮星的区别在于CH4出现在T矮星的H波段。从T0到T8,T矮星对H2O和CH4的吸收逐渐增加。中性Na和K特征在L-和T-矮星中变宽,随着光谱类型的增加,L/T-矮星的Na特征深度也增加[20]。 最冷的T矮星之一是由UKIDSS发现的,名为UGPS 0722-05[21][22]。研究人员使用WISE发现了其他晚期T矮星和新发现的Y矮星天体。在UGPS 0722-05的说明下,T矮星和Y矮星之间的跃迁被定义为T9的标准和WISE 1738+2732作为Y0的标准。晚期T矮星和早期Y矮星表现出深H2O和CH4吸收特征,T矮星和Y矮星之间的跃迁发生在500 K附近[5][23]。另一颗重要的T矮星是卢曼16B,它是距离我们最近的T矮星。它的光谱类型为T0.5,接近L/T跃迁。它在光谱中显示出FeH的痕迹,FeH在晚期L矮星中减弱,但在早期到中期T矮星中由于云层的干扰而增强[24][25]。使用JWST在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对T矮星的观测清楚地表明,由于NH3、CH4、H2O、CO和 CO2,T矮星具有额外的吸收特征[26]。双子星天文台的观测表明,在T6矮星DENIS J081730.0−615520中首次检测到硫化氢(H2S)和分子氢(H2)[27]。
Remove ads
已知具有T光谱型的次矮星是2MASSI J0937347+293142,这是第一颗T型次矮星。由于2.1μm峰值的抑制,它显示出蓝色近红外颜色,这可能是由于氢(H2)的碰撞诱导吸收(CIA)增强引起的[28][29]。次矮星的金属丰度较低,起初只知道一个中低金属丰度的小样本。2020年,公民科学项目“后院世界”发现了首批光谱类型为T的极端次矮星,分别命名为“WISEA 0414−5854”和“WISEA 1810−1010”。这些天体具有不寻常的蓝色,表明来自CH4的吸收较低[30]。对WISEA 1810−1010的后续观测表明,它在光学和红外光谱中仅显示出由于H2O和H2引起的吸收。CH4完全缺失,这与T矮星被定义为“甲烷矮星”形成鲜明对比,WISEA 1810−1010被称为“水蒸气矮星”[31]。2024年,布林加斯(英语:Burgasser)等人引入了T次矮星的分类系统,该系统允许分为轻度次矮星(d/sdT)、次矮星(sdT)和极端次矮星(esdT)。低金属性的特征是氢分子的强碰撞诱导吸收(CIA)、模糊的甲烷和水特征以及弱的钾K I吸收。这项工作还确定了三颗棕矮星,它们是恒星流的候选成员。未来与JWST、Euclid、Rubin和Roman的合作将使T次矮星的样本新增到数千个。这项工作还确定了三颗棕矮星,它们是恒星流的候选成员[32]。JWST已经发现了第一颗遥远的T次矮星,例如[UNCOVER-BD-1]][33]。
棕矮星
大多数T矮星是棕矮星。棕矮星的质量低于氢燃烧的最小质量(0.075 M☉或78.5 MJ)[34]。 UltracoolSheet 中目前有 920 个红外光谱类型为T的天体[35]。 超冷基本参数表列出了红外光谱类型为T且质量在2到 58 MJ之间的天体[36][37]。其它围绕恒星或白矮星运行的T型棕矮星是已知的,主矮星的年龄可以帮助确定T型矮星的质量[38][39][40]。已知最古老的T矮星之一是Wolf 1130C,它大约有 100亿年的历史。[41]。
行星质量天体和系外行星
最早被最终确定光谱型为T的年轻孤立行星品质天体之一是SDSS J1110+0116(T5.5),它是1.2亿年老的剑鱼座AB移动星群成员[42]。另一个重要的发现是最近的行星质量天体之一,称为SIMP J013656.5+093347(T2.5,12.7 ±1.0MJ),它是2亿年老的船底座邻近移动星群的一部分[3]。这个天体也是变星,周期为2.4小时,可能是由于云层造成的[43]。它还呈现了极光导致的电波发射[44]。其它年轻的T矮星候选者是从其他年轻星协中得知的,与场T矮星相比,这些天体呈现出红色[45]。年轻的直接成像系外行星和行星质量伴星呈现T光谱类型,例如波江座51 b( T4.5-T6)[4]。
云和可变性

两个变化最大的棕矮星是T矮星卢曼16B,其变化高达20%[46]和2MASS J2139+02,其变化幅度高达26%[47]。T矮星,尤其是年轻的早期型T矮星通常是变星。这种变化与云的存在有关,但也提出了其它解释,例如热点和极光[48]。这些早期的T矮星被认为有一个铁云层和一个斑驳的硅酸盐云层。硅酸盐云被认为在 L/T过渡附近消散,导致形成斑驳的硅酸盐云层和晚期L矮星和早期T矮星的高振幅变化[49]。 云的中断使更深的云层可被用于观测;这些较深的层更温暖并含有FeH。这解释了FeH的重新出现和增强,以及早期到中期T矮星的蓝色近红外颜色[25]。晚期T矮星也应该有由铬、氯化钾和不同的 硫化物组成的云层。这些云层很薄,并且存在于硅酸盐云的上方[49]。一颗可变的晚T矮星是WISE 0458+6434(T8.5),在一个周期内变化了13%[50]。
Remove ads
磁场和极光
在电波发射中探测到的第一颗T矮星是2MASS J1047+21(T6.5),它是用阿雷西博电波望远镜发现的[51]。从那时起,其它几颗具有无线电发射的T矮星被发现,包括行星质量天体SIMP J013656.5+093347(T2.5)[44],以及在电波发射的说明下发现的T矮星BDR J1750+3809[52]。具有无线电发射的最冷T矮星是 WISEPA J062309.94-045624.6(T8)[53]。T矮星的电波发射类似于晚期L矮星,被认为是由极光产生的。此外H-α发射通常与L4-T8 矮星中的无线电发射有关,并被认为来自极光[54]。于 2000年发现的2Mass 1237+6526(T6.5)是一颗不寻常的强H-α发射T矮星[55]。理论上,H-α 发射、UV发射和无线电发射要么来自冷伴星(1-2.8 R🜨;<500 K)要么来自极光[56]。
联星
晚期T矮星联星比L型联星少见。只有8±6%具有T5-Y0主系统的系统是联星,并且这些系统通常有几个天文单位(AU)的分离[57]。一颗著名的T矮星联星是波斯七(印地安座ε)[58]。这个联星由一颗T1和一颗T6矮星组成,它们彼此绕行,间隔为2.65 AU[59]。T矮星也存在三合星系统,2M0838+15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完全分辨的T矮星三合星[60]。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