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U-72号潜艇 (1915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陛下之72号潜艇(德语:SM U 72[注 1])是德意志帝国海军建造的UE-I型潜艇或称U型潜艇的二号艇。它由汉堡的伏尔铿船厂承建,于1915年10月31日下水,至1916年1月26日交付使用。U-72号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的329艘德国潜艇之一,曾参加过大西洋和地中海潜艇战。在其四次巡逻中,共击沉协约国或中立国的18艘商船(38570总吨)和3艘军舰(26吨)。1918年11月1日,U-72号在德军撤离卡塔罗基地之前由其艇员自行凿沉。
Remove ads
设计
U-72号是德意志帝国海军潜艇局(U-Boot-Inspektion)于1914年底开发的UE级布雷潜艇(UE-I型)的二号艇,这是官方设计的第45号方案,计划具有更长的续航里程以及较短的工期。[7]
U-72号为单壳体远洋潜艇,配有鞍形水柜。其全长为56.80米;舷宽5.90米,当中的耐压壳体宽为5米;有4.86米的吃水深度。其水上排水量为755吨,水下为832吨。[8]艇只搭载有可在水上使用的两台奔驰六缸四冲程(S6 Ln型)柴油发动机,总功率为900匹公制马力(662千瓦特);以及可在水下使用的西门子-舒克特双电动发电机,总功率同样为900匹公制马力(662千瓦特)。这些发动机用以驱动双轴、每根轴各一个直径1.6米长的螺旋桨,从而使艇只在水上的最高速度达10.6节(19.6千米每小时),在水下的最高航速则为7.9节(14.6千米每小时)。艇只可以7节(13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在水上巡航7,880海里(14,590千米),或以4节(7.4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在水下巡航83海里(154千米)。它的潜航深度为50米。[2]
U-72号在左舷艏部和右舷艉部分别装备了一具鱼雷发射管,可携带合共4枚鱼雷。两具管道都位于耐压壳体外侧,因此只有在潜艇浮出水面时才能进行操纵和装填。它们仅可用于自卫。在司令塔后方的艉部甲板上则装备有一门88毫米30倍径速射炮用于水面作战,自1918年起又替换为威力更大的105毫米45倍径速射炮。此外,潜艇艉部还设有两具布雷井道,并可搭载34枚水雷。其标准船员编制为4名军官及28名水兵。[2]
Remove ads
历史
U-72号是由德意志帝国海军作为E项战时订单(Kriegsauftrag E)于1915年1月6日向汉堡的伏尔铿船厂订购,建造编号为56。艇只于1915年10月31日下水,至1916年1月26日在首任艇长、海军上尉恩斯特·克拉夫特的指挥下正式交付使用。[3]U-72号自1916年4月起被编入北海的第一潜艇区舰队服役,同年9月17日又被转移至驻卡塔罗的普拉潜艇区舰队(后改称地中海区舰队)。[9]除克拉夫特外,约翰内斯·费尔德基希纳上尉(1917年7月18日-11月5日)、埃里希·舒尔策中尉(1917年11月6日-12月31日)和赫尔曼·博姆中尉(1918年1月1日-10月31日)也曾担任过U-72号艇长。[4][5][6]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U-72号曾在北海和地中海完成七次巡逻(含布雷任务),[10]共击沉协约国或中立国容积总吨为38570吨的18艘商船以及3艘军舰(26吨)。[11]其中最大的一艘为载重9203总吨的意大利客轮巴勒莫号(Palermo),它是从纽约驶向热那亚的途中,于1917年7月26日在西班牙圣塞气体蒂安角以东约25海里(46千米)处被击沉。[12]1916年9月7日,载重2733总吨的英国货船阿哈伊亚号(Achaia)则在瓦赫兰外海撞上由U-72号布设的水雷而沉没;而由该船搭载的三艘英国海军摩托艇快板号(Allegro)、多琳号(Doreen)和狮鹫号(Griffin)也随之陨落海底。[13]
据英国海军情报机构40号室报告,U-72号在1917年后便鲜有出航,它也被视为一只“跛脚鸭”。事实上,在同级(U-71至U-80号)的姊妹艇中,惟U-80号是无需频繁返修的艇只。[14]在战争后期,即德军从卡塔罗军港(当时属奥匈帝国)撤离期间,已不具备航行能力的U-72号于1918年11月1日由其艇员自行凿沉。[15]其沉没地点大致位于近岸的42°30′N 18°41′E处。2009年6月,一支美国-黑山联合科考队通过研究船赫拉克勒斯号发现了U-72号的残骸。但为免遭到劫掠和破坏,他们并未公布具体坐标。[15]
Remove ads
袭击历史摘要
Remove ads
注释
脚注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